第120章 剁爪子(完)(第3/5頁)

對於天子座下高官雲集的京城上來,上邊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若要具體到某一個人身上,這其中只怕一雙手加一雙腳的指頭都數不完全。

但如果再結合邵勁最近的舉動,那麽這二十開外的人選一下子就可以縮短到一掌之中。

邵勁這些日子拜訪了不少人。

但他真正在意的只有三個。

一個是昭譽帝身旁的馮德勝馮公公,一個是黃烙身旁的張少元張公公。

這兩人是他早就見過的一等一的大珰,很多時候都可以直接代表昭譽帝與黃烙。

但有關徐善瑞的事情,他當然不會在他們面前說。

徐善然又不是要直接拔起徐善瑞對上湛國公府,只給一個教訓而已,就這樣還巴巴地告訴他們的話,那簡直是連“殺雞用牛刀”都無法形容了,蠢到不能直視。

這一次事件中,真正關鍵的人物在於宮中司禮監的一位秉筆太監楊見江。

司禮監乃是宦官之中最有權力的一個地方,其中設有掌印太監一人,秉筆與隨堂七八人。在馮德勝時期,一共有三個秉筆太監,其中兩個與馮德勝是擰成一股繩子的,而剩下的最後一個,好巧不巧,就是楊見江。

所以在那一夜宮變之前,楊見江這位秉筆太監有時候混得連司禮監中的隨堂都不如,別說作威作福了,日常裏在馮德勝與另兩位秉筆的夾擊之下,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就怕什麽時候被人拿住了自己的錯處。

但世事可謂瞬息萬變,一夜宮變,馮德勝與昭譽帝被軟禁西宮,那兩位秉筆也在混亂之中不幸身亡,偌大的司禮監中,他的地位竟一朝變作了最高的那個!

這有朝一日權在手,要殺盡天下負我人還是早了一些的。

十多歲進攻,起起伏伏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楊見江看得明白,皇爺被困,寧王馬上就要變作太子,再接著就是登基,連朝廷中最中流砥柱的謝閣老謝老大人也仿佛是默認了……大家都以為大局底定——可大局終究還是沒有底定的。

寧王還沒有真成了太子,太子也還沒有繼位當皇帝。

這局勢還是有變化的可能的。

只是皇爺那邊有馮德勝在,並且哪怕直到此刻,馮德勝也緊緊跟在皇爺身邊,而自己與馮德勝不對付,就算再投了過去花盡了功夫,也得不到好,不過是跟以往一樣夾著尾巴過日子;若是不投過去他們事成呢?那就輪到他和之前那兩個秉筆太監一起,再次在宮變的混亂之中‘不幸’身亡了。

唯獨只有一條路了。

緊緊跟著寧王走,緊緊依靠著寧王,賣力氣幫寧王鏟除異己,扶著幫著寧王登上太子與皇帝之位,再送那馮德勝上路,這才是真正的,萬事大吉。

而做成這件事之後,那掌印太監一職他不與張少元爭,可提督太監一職,怎麽也該輪到了自己吧?

當然這些也都是以後的事情。

現在的問題是,他要怎麽接觸寧王,才能為自己掙得盡可能多的籌碼。

寧王現在最在意什麽呢?

昭譽帝。

他知道許多過去的有關昭譽帝的事情。

而現在的,昭譽帝的那些事情,知道的就只有馮德勝,以及那個還能進出西宮的——懷恩伯家的庶子。

既然不是真刀實槍的幹仗,那當然要留個名號,好叫那被提醒的人知道這提醒到底是來自哪一方的。

徐善瑞自分析出問題之後便著手調查,並未花太多的功夫與時間,他就找到了那自上面伸下來的手。

司禮監秉筆太監楊公公。

徐善瑞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不過一介四品官,這個官位在地方雖是封疆大吏,但在京中,卻連參加朝會的資格都沒有,他就是想得罪楊公公,又從哪裏去得罪?

再換個角度說,他背後立著湛國公府,並不是什麽寒門小戶出來的文官,宮中的太監就是想伸手想拿住他,也要想想湛國公府的反應,要什麽事沒有對方偏過來撩撥,這豈不是吃飽了撐的嫌自己活得太久?能做到秉筆太監位置的宦官,又豈會這樣沒有成算?

這樣的疑惑一直持續到這天的晚間。

楊氏一邊伺候著徐善瑞更衣,一邊與丈夫說些細瑣的小事,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友民布莊上頭。她先是將那出現在仙客來的以太監為首的幾個人略提了提,接著又提到友民布莊幕後接手的也是這太監背後的人,這就將兩者歸做一類,而後她才委婉說:“老爺,這涉及到楊公公那邊去,我父親和弟弟只怕不好說話,那布莊要大不大,要小也不小,楊公公一下子全拿了,許多關節上只怕也搞不是很明白,您如果可能,就向楊公公提提,說楊公公剛正不阿,我父十分欣賞,我娘家願意直接讓出三成利來……”

“楊公公?”一直跑神的徐善瑞這才怔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