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頁)

孟氏心慌意亂,轉身便要出門,被嘉芙攔住,搖頭道:“娘,當日長公子也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如今過去了這麽久,指不定人家早改了主意。這事不要牽扯裴家,免得拖人下水。我也沒怕。話都說了,再看吧。我不過是不願嫁他兒子而已,難不成他會要了我的腦袋?”

孟氏望著女兒,見她神色平靜,愣住了,當夜輾轉無眠,第二天,宮裏又來了人,這回除了昨天來的那個崔銀水,還有一個中年太監,面相和善,孟氏聽的他是今上跟前的大太監,姓李,急忙恭敬見禮,見他態度頗為和氣,似乎並不是來找茬的,才稍稍定下神。

李元貴讓孟氏叫來嘉芙,屏退了人,只剩她一個,打量了她片刻,道:“我幹兒子把你的事都跟我講了,我怕你不懂事,先沒稟上去,自己過來問問你。你是怎麽回事?如此膽大包天!這樣的好事,多少人求都求不來!你竟敢悖逆?”語氣不輕也不重,辨不出喜怒。

嘉芙知道蕭列跟前的這個大太監,性情算是正直的,並非佞惡之人,定了定神,道:“多謝李公公的體恤,民女萬分感激。皇上聖旨之中,半句沒提為何要賜下如此一個天大的恩待,民女自己想來想去,想起了一件事。從前有一回,泉州來了錦衣衛,封鎖全城,到處抓人,我家闖入一個貴人,最後我被那人帶上馬車,掩護他出了城。當時情況,兇險萬分,我至今想起,依然歷歷在目。民女鬥膽,猜測當日那位貴人,或許就是如今的世子。”

李元貴不語。

嘉芙朝他跪了下去:“李公公,先前皇上鋤奸之時,我在泉州也有聽聞,說皇上大軍沿途所過,對百姓秋毫無犯,愛民如子,天下人人稱頌,民女極是敬仰。民女昨日對崔公公也說了,自知鄙陋,萬萬不敢玷辱皇家,皇上若是為了當年那事,才對我甄家賜下厚恩的話,求李公公,可否代民女轉話,懇請皇上另賜恩典?”

嘉芙說完,以額觸地,久跪不起。

李元貴注視著嘉芙,目色裏漸漸露出一絲詫異,沉吟了片刻,道:“罷了,原先我還以為你不懂事亂說話,這才過來看一眼,瞧著你是知道的,既如此,回去了給你說一聲,至於成不成,就看皇上意思了。”

……

李元貴回宮,蕭列依舊忙碌,到了晚上,稍息之時,終於想了起來,問道:“甄家那個女孩兒,你可替朕去瞧了?雖說甄家當日對胤棠有救護之功,但既立為側妃,人材也是要略過得去的。”

李元貴便道:“啟稟皇上,甄家女兒人材無礙,只是有一樁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蕭列翻著手中折子:“講。”

李元貴道:“奴婢去見那女孩兒,聽她說了一番話,奴婢學給皇上聽。”說著便把嘉芙道給他的那話,一字不漏地復述而來出來。

蕭列起先還在翻著折子,漸漸停了下來,面露微微不快,哼了聲:“這麽說,她不樂意朕的這個安排?”

李元貴道:“奴婢不知,這才把話都轉到皇上面前。皇上英明,瞧著辦便是。一個商戶家的女孩兒而已,能有多少見識?”

蕭列沉吟了片刻,淡淡道:“罷了,她不願,難為還要給我戴高帽,朕也不好勉強,明日你再走一趟,另賜些東西,把人打發回去吧。”

李元貴笑道:“皇上英明。奴婢知曉了。”

“皇上!”

殿口忽然傳來一道女子聲音,李元貴擡頭,見周王妃一身華麗宮裝,款款而來,身後一個宮女,手中端著吃食,便露出笑臉,迎了上去,叫了聲“王妃”。

周王妃到了蕭列身畔,站定,看了眼李元貴。李元貴急忙退了出去。那宮女將碗盞放下,也低頭離去。

跟前無人了,周王妃柔聲道:“皇上,昨夜你沒回寢宮,我聽胤棠說,你批閱折子到了天明,我不放心,過來瞧瞧你,你先歇歇,用些吃的可好?”說著到他身後,為他慢慢揉肩。

蕭列笑道:“勞你掛心了。新朝甫定,事情難免多了些。等忙過這段時日,朕便會空。你先回寢宮吧,遲些,今日折子看完,朕便回去。”

周王妃慢慢吐出一口氣,收了手,笑道:“那我先回了。皇上你也不可太過操勞。”

蕭列含笑點頭,目送她身影漸漸離開,低頭之時,周王妃忽然又停住腳步,轉身道:“皇上,非我故意偷聽,而是方才恰好來到殿前,無意聽了幾句。那個甄家女兒,實在有些不識擡舉,仗著當日送胤棠出了趟城,竟這樣不把皇上你放在眼裏!皇上怎還縱著她?”

蕭列擡頭,瞥了她一眼,淡淡道:“那依你之見,應當如何?”

周王妃道:“她這是抗旨不遵!不必立她做我兒子側妃了,她不做,多的是人想做。投她到浣衣局裏,過幾天再看看,我不信她還敢如此膽大包天目中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