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京城來人

宋奇為自己的兄弟操碎了心。

他如今已有了自己的一股勢力, 在京城這個藏龍臥虎的地界上算不上大, 終歸是有了。宋義、宋果兩個人與他既是同姓又是同鄉還是血緣較遠的同族, 兩人很早就與他相伴,即便有了“新人”,宋奇還是將他們兩個的前途放在了心上。

去楣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做官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幹出實績來上頭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假, 什麽樣的收獲就得看各人的緣法了。譬如袁樵,他但凡做出三分功來,梁玉就能讓皇帝和太子知道。在袁樵之前的歷任楣縣縣令,難道就沒有一個公忠體國想要治理好楣縣的嗎?當然有。可有人知道他們的一片苦心嗎?當然是沒有的。否則不至於讓楊仕達發展到這般大的勢力,朝廷才忽然有所耳聞。

宋義去楣州,是一個出政績的好機會。錦上添花並不比雪中送炭容易,雪中送炭難在做決定, 除此而外毫無難度。好比給一個快要餓死的人一個餅, 他會記住。對一個終日錦衣玉食的人, 想讓他記住一餐飯, 不知道要花多少心思。如今的楣州,就是一個快要餓死的人, 顯能耐。

如果不是宋果是個結巴,親民官想幹出政績來需要良好的溝通, 宋奇都想把兩兄弟一起打包送過去了!

宋義也很知道宋奇的一片苦心:“大郎放心, 我必會紮實幹事。”

宋奇道:“一路保重。所謂富貴險中求, 你我皆是寒門, 想要顯貴,如果不做佞臣就只好拼吃苦啦。”

宋義笑道:“我明白的。此去見了三娘,大哥有什麽話要捎嗎?”

宋奇道:“有什麽話好捎?你只管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啦。多多向她請教。在京城惹出些事情來不難,在楣州那樣的地方還能一鳴驚人,就很不容易啦。去了多看多聽多學,地方上做官與京城裏很不一樣。”

宋義道:“誰個不是從老家出來的?我都明白的。大哥,阿果怎麽辦呢?”只有任了地方官,有了政績,才是實打實的硬貨,誰個再說他“倖進”、“裙帶”,都能拿政績拍到對方臉上拍個鼻血長流。宋義做好了吃苦換功勞的準備,也自認不會做得差了,但是宋果呢?怎麽辦?

宋奇道:“先管好你自己吧,他的事情,我來想辦法。”

宋義也知道這事有些難,宋果不是一個諂媚的性子,他想諂媚都說不順溜,咋諂?告別了宋奇,又去見宋果,對宋果道:“我這便去了,你在京裏也不要灰心,總會有機會的。”

宋果比著手勢,又寫字,讓他路上小心。臉上卻不免淡淡的,他對自己的缺陷也怪絕望的。宋義便鼓勵他:“既然這短處不好克服,不如磨煉長處。”

宋果憋出了一句話:“好。”

宋義又往梁府去,再幫忙帶口信。宋奇比宋義的鬼主意多、消息也靈通,將收集來的一些京城的八卦傳聞都讓宋義帶過去。宋義詫異道:“不是說不捎話的嗎?”

宋奇笑罵:“真是木頭腦袋!那能一樣嗎?捎話是捎著自己的話,明著拉交情。你帶些消息去豈不自然?”

宋義受教,往吏部領了文書印信,裝束上路。日夜兼程,只求快些到達楣州。時節已入了四月,再晚些,他就管不著什麽事兒了,只能幹瞪眼等秋收。沒有親自盯著春耕,他心裏終歸沒有底。楣州向來不是國家賦稅的重點,三不五時鬧點小災,風調雨順的時候也是個下州,人口少、產出少。地方官的考核,這兩條都是重點。

他一路上研讀宋奇給的心得手劄,看了一遍又一遍,結合自己在家鄉的生活,也理出一些心得體會來。只等到任之後施展。

~~~~~~~~~~~~~~~~~~

宋義到得非常巧,從京城到楣州,兩千裏的路他走了不到一個月就趕到。恰逢著張軌解除了對部分道路的封鎖——楊榮落網了。

楊榮的命不大好,投胎時投了個富貴人家,不想親爹一時急功近利,全家成了反賊。他本被送走了,然而舉目四望,卻發現自己還是無依無靠的。其時並未天下大亂,他沒有渾水摸魚的機會。朝廷大軍行事也夠絕,一舉鏟平了他的山寨,並且將楊家收聚的人口全部遷到了山下。

本地的根基都沒了,還能做什麽?再往別的地方流躥也很為難。都是因為沒有根基。

楊榮思來想去,還是需要一個軍師。他就想到了蘇征,蘇征一直以來稱得上算無遺策,阻止楊仕達與京城的直接接觸更是有遠見。可惜當時楊仕達沒有聽,楊榮自己也猶豫了。【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必對師傅言聽計從。】

楊榮想到的是劫囚。蘇征曾教他讀過一些刑律,也給他講解過一些朝廷的政令與做法。楊榮知道,像他家的這種情況,他的叔叔、兄弟們,包括蘇征,現在都不是本地可以處置的了。如果還在戰時,或許“從權”,出於需要,部分匪首會在當地處決。現在戰事基本結束,他們一定會被押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