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我當珍惜

宋奇與袁樵交情並不深, 見面寒暄之後只說道賀的事情, 蕭度在一邊看了, 心道:【怪不得阿爹說宋奇這個人心術不正, 一個上司給下屬來道賀還這麽的……】宋奇才不管蕭度怎麽想呢,他對蕭度的評價也高不到哪裏去。

袁樵夾在兩人中間, 心道:【看你們兩人這個樣子,就知道朝廷上為什麽爭執起來了。】

朝上的爭執也很有意思, 三位執政沒有倚老賣老故意欺負桓嶷的意思,卻又因為桓琚過世, 三人頭上的壓力驟減而展露了一些本心。譬如蕭司空,自己不大出面只管做好山陵使, 但是長子與門生故吏都不是吃素的。而黃贊在桓琚時代的後期,比蕭司空要活躍得多,這份活躍又延續到了現在。即便是紀申, 也有一些在桓琚時期不大好做的事情,此時也都提了出來。

三人做事的時候皆有自己的道理,並沒有哪一個認為自己只是為了謀私利而有損公事, 都認為自己是為了國家。老臣們不欺負新皇帝,可他們自己互相先爭起來了。一些在桓琚時期不會起爭執的事情,現在也爭了個熱火朝天。舉薦人才、選拔官員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罷了。

蕭司空的立場是許多人都能理解的、已延用了很久的觀點——朝廷已經很公平了。名門子弟家學淵源,較之非名門出身的人更容易出現人才, 名門子弟比寒門士子吃相要好看, 且朝廷從來沒有堵死寒門子弟做官的路。這很能代表絕大部分世家出身的人的立場, 同時也是朝野許多人的觀點, 持這種觀點的人士庶都有。個人素質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就更傾向於用家世更好的那一個,因為家學淵源,因為一個人如果有錢,就不會為了蠅頭小利去出賣靈魂。

黃贊則有他自己的考量,他也羨慕世家,結親的時候頭一個考慮的就是當世的名門。他的所有子女裏,除了一個尚主的兒子,一個嫁了宋奇的女兒,其余皆是盡力結姻名門。饒是如此,在舉薦人才的時候,他也是盡力擺脫姻親的影響,所舉薦者以寒士居多。黃贊沒有明確的“我要擡高寒士”這樣的目的,而是認為沒有龐大家族的寒士更好用,因為他們的龐大的家族利益的拖累。

兩人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是為國家考慮的。蕭司空雖隱,留著兒子、學生跟黃贊爭,在兒子、學生頂不住的時候,蕭司空再放個話,兩下又打平了。

還有一個紀申,在雙方看來雖然“持正”,但是這份“持正”在這個時候就尤其討厭,因為不知道他在某一件事情上究竟分支持哪一方面。

袁樵夾在蕭、宋二人中間,就有點能夠體會到紀申的感受了。

三人打著哈哈,宋奇半開玩笑地說:“彥長倒會躲清閑。”

袁樵笑道:“少尹不是也來了嗎?”

以蕭度的出身,即便做過地方官也不大能夠理解這兩位說話的意思,如果只有袁樵他就問了,旁邊還有一個宋奇,蕭度只能憋著。憋到一半,靈光一閃,笑吟吟地道:“他有兒子可以用,自己當然就能閑下來啦。”提出要看袁先去。

蕭度一走,袁樵與宋奇也就能說兩句悄悄話了。蕭度則找到袁先,單刀直入問明了情況。袁先連猜再蒙,將袁樵遇到的事情猜了個七、八分,悄聲對蕭度說了。蕭度驚訝地說:“這有何難?秉公去辦就是了。”他從出生開始,背後的靠山就硬得不得了,自然可以“秉公”,袁樵要“秉公”可比他吃力得多。

袁先笑笑:“家父也是這個意思,只是遇到事情生氣罷了。”蕭度笑道:“我就說嘛,斷不至於難得到他的。他有什麽想法,只管去幹就是了。”袁先道:“等阿爹銷了假,事情就會有眉目了吧。”蕭度道:“嗐,那還擔心個什麽勁兒?”語畢,沒有再提這件事情。朝廷上可為貢士的選拔又有了一番明爭暗鬥。

~~~~~~~~~~~~~~~~~

桓嶷將執政與自己所信任的大臣都召集起來,商議科舉的事情。

執政們皆認為自己是一片公心。

先是,君臣一致決定了一件事情——本次科舉的錄取比例比往年要高一些,除了各地的貢士,已到京城的士子,經過五品以上官員的推薦,只要相關的條件符合,也可以參加考試。這些人都是出身良民,身家清白到連父祖都是良民。看似公平,實則又內含了一個問題——寒士與名門子弟都是良民。【1】

考試還沒開始,就為蕭、黃之爭開辟了另一個戰場。無論是袁樵還是宋奇,也都以為名門子弟的素質更高,這是他們的經驗,出身不大好的宋奇自己就深有感觸,但凡還有點公心,就得承認蕭司空雖然討厭,不過有些道理還是對的。這兩個人位置不算很高,卻也很能代表相應人群的觀點。

官員的選拔、錄取,從一開始就沒有那麽的公平,朝廷會有一些政策的傾斜。譬如,哪個地方錄取的比例要高一點,哪個地方錄取的人數要多一點。這些在主政者的時候都有一杆秤稱著。為了比例,黃、蕭雙方在桓嶷面前爭了個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