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路漫漫(第2/3頁)

事實上余穎曾考慮過早期文字為什麽如此簡潔?

大概是因為早期的文字多是在龜甲上、銘器上,載體比較小不說,還要一個事件都要記錄下來,所以文字的字數自然是壓縮再壓縮。

這種情況,實在是讓後人挖空心思地猜想前人的記錄。

後來文字的載體是竹簡、木簡,一部書就是好多卷竹木簡,表達的意思多,字數也不會多。

當然與此同時,還有人用絲帛做載體的,太昂貴。

等到了紙的出現,才終於讓文章有了更好的載體,但沒有印刷術,需要抄書。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文字是要求簡潔,而不是準確表達。

直到印刷術的出現,終於開始出現的白話文。

不單單是文體上有變化,文字也是同時變化著,從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以及秦統一後的隸書等等,直至簡體字。

即使早期的甲骨文,因為種種原因失傳,但文字的傳承是一脈,才給後人留下破解已經失傳的甲骨文的鑰匙。

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文體和語言都朝著更加讓人能夠好理解的方向而去。

就像現在,文言文依舊是士族的主流,白話文更多是下裏巴人使用的。

但多少年後,卻是白話文占據上風。

畢竟白話文讀起來,更加令人明白,而文言文更多是先人的典籍。

當然如果有人就是喜歡文言文,也不是不可以。

“蕭郎君,有什麽跑腿的事一定不要忘了找我王二黑。”王二黑聽了之後,大喜道。

余穎點點頭就和王二黑分開,去辦自己的事。

送別了余穎之後,王二黑在心裏還是記得余穎的話,決定回去之後,押著自己的兒孫去看點律法書,這個決定讓他的兒孫們一個個是哀嚎不已。

但王二黑的兒孫們,還是比王二黑當年的條件好,最起碼還專門送進私塾裏讀過。

勉勉強強能讀,雖然比較困難。

當然王二黑很是明白,如果只是押著讀,沒什麽獎勵的話,兒孫們一定沒有多少熱情,所以他幹脆實行獎勵制度。

倒是有一個孫子為了他的獎勵,努力讀通律法書,竟然在科考的路上沾光匪淺。

也是王二黑兒孫們,對讀律法書的興趣高了不少。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皇帝在審李哲軒案的時候,猛地發現,科舉制度只考四書五經的話,出來的天子門生,只會讀書的家夥不少。

可以說李哲軒這一案,對皇帝的影響極大。

一個很會讀書,甚至最後是進士出身的男人,竟然在處理政務上依靠女人,說出去都是丟人。

甚至在把很多涉案的官員抓起來之後,皇帝一查,雖然像李哲軒這種把政務扔一邊的奇葩少,但是不意味著那些官員一個個有什麽本事。

而皇帝靈機一動,於是當場就挑了幾個刑部官員一問,結果發現真的精通律法什麽的,就沒有幾個。

把皇帝氣得不行,直接就擼了他們的官,讓他們回家去念律法書,經過考試才可以上崗。

至於朝廷裏為什麽官員無能?依舊是看上去運行良好,是因為有些官員更多是依靠幕僚,而官員本人,大都是風花雪月的強者。

知道這個情況之後,皇帝是哭笑不得。

其實說起來幕僚什麽,應該是有錢才能請的。

但是官員的俸祿並不怎麽高,想要請幕僚,官員的俸祿就是全給也不夠,那麽官員的錢財從哪裏來?

皇帝深思了良久,心裏有些數。

準是有什麽黑收入,不然只靠官員自己那點的俸祿,根本就是勉強過活,就是有些例行的好處,也不怎麽夠,那麽就意味著什麽,皇帝很明白。

於是皇帝是準備修改科舉的一些科目,增加了實務上考點,那種聖賢書則減輕。

就是原先考上的進士,年紀輕的還要進行專門的業務考試,畢竟官員們是來當官的,而不是當什麽書畫大家,更不是當什麽詩詞大家的。

如果有這樣宏願的話,那麽幹脆回家去當。

皇帝需要的官員,可以沒有什麽好詩,可以不是丹青高手,但一定要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有真材實料。

事實上皇帝這一招,倒是卡住了不少官員的脖子。

於是有人直接隱退,也就是不當官了。

對於這一種皇帝是不挽留,反正想要當官的人真心不少。

也有的趕緊專研自己的本職工作,可以說京城裏的風氣為之好轉了不少。

這一點,連皇帝也沒有想到,簡直是歪打正著。

只是朝中大臣們都是出身儒家,對皇帝的想法很有些反對,畢竟在他們看來聖賢書是最重要,不是有句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其實皇帝這人也曾經讀過四書五經的,但是先皇在世的時候,就說過做帝王的,絕對不可以事事依照聖賢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