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各有心思(第2/3頁)

那麽看廖家的架勢,有可能會為先皇後報仇的。

張後想通之後,就想到自己的兒女。

他們將來的命運,很是危險。

亡國的皇子、公主有幾個好下場。

當年的宋帝姬,就成為戰利品,一國的公主淪為歌舞伎。

這讓她是無比的焦躁,才走出來散散心,正好遇到皇帝的一行人。

今天顯然皇帝會不知道什麽時候出來,所以皇後就帶著人回自己的宮殿裏。

“母後。”

正巧遇到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瑜皇子上前見禮。

張後看著兒子,說起來瑜皇子長得有些瘦削,但是個子不矮。

另外,張後發現這段時間裏,他似乎想到不少東西,睡眠不怎麽好,所以眼眶有些發青。

“皇兒,你這幾天怎麽睡得不好?”皇後一眼看出來。

“還好。”瑜皇子說。

其實,他感覺自己的頭有些發脹。

因為這些天,他已經開始接觸很多事情,自然知道大鴻朝是一日不如一日。

“皇兒,你還年紀輕,所以可以換一條路走。”張後說。

這些天來,一直思考著怎麽能把自己兒女送走。

“母後,就這樣放棄嗎?”皇子說。

瑜皇子的心裏,是很不爽的。

他是皇族中人,雖然在皇宮裏不怎麽受待見,但他還是皇子,而且是嫡皇子,有機會君臨天下。

“呵呵!皇兒,你看大鴻朝還能撐幾天?文官不敢諫言,武官不願意出外打仗,他們一個個都是軟骨頭。”

說到最後的時候,張後的眼睛裏暗淡下來。

跟著在心裏冒出一個念頭,她有什麽資格指責別人?

她不也是不敢和皇帝說出心裏話?

想到這裏,她搖搖頭。

“可是,咱們也是正統。”瑜皇子說。

“正統?”張後問,然後說:“那麽大鴻朝前面的皇朝,是不是比你們家更正統?”

瑜皇子一下子被問住,愣了一下。

然後他就說:“可是景朝的末帝行事殘暴,最後激起民憤。”

“你父皇做的事,也不見得不殘暴,不也是殺了別人全家,甚至是抄家滅族也不少,恨不得讓忠臣去死,結果現在人家打回來,也是正常的。”張後冷聲道。

“母後。”

瑜皇子叫嚷了一下,很是不高興,站起來就走。

“娘娘,你這又是何必?”

“阿春!我寧可他做個最普通的人,只要他活著就好。”

“還記得她走的時候,留下的六個字嗎?人在做天在看。那時候的廖家,就不再是那個忠心耿耿一心為著朝廷的廖家。”張後說。

她從爭寵的圈子裏調出來後,看東西已經是看得更清楚。

早於她坐在皇後寶座的那個女人,只怕是看得更清楚,對於皇帝是真的不帶希望。

其實,女人這一生,大都是想著家庭和美。

老了之後,有兒孫在她們身邊。

為了她們所看重的東西,她們可以忍讓很多不快。

只是一步退,就要步步退。

直到退無可退,掉下萬丈深淵。

有人就此死去,也有極個別人從深淵中爬出來。

只是,這種情況很少很少。

其實,張後感覺自己也算是從深淵裏爬出來的。

只不過因為兒女的關系,所以她還是要壓下心裏那種對皇帝的痛恨。

看到大鴻朝一點點縮水,她竟然不心疼。

只因為她看得明白,皇帝心裏的接班人絕對不會是自己的兒子。

那麽就意味著,讓一個皇後之子屈居妾室兒子之下,想想就不怎麽可能好。

所以皇後早就想過,會不會皇帝臨死前會賜死自己?

這些年來,張後一直默默地注視著一切,諸多皇子都接受了所謂的教育,但其實並不相同。

皇帝最愛的就是麗妃的兒子八皇子,簡直是手把手地教著。

搞得麗妃在宮裏的勢力,大漲。

皇後並不怎麽在意,她在意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一雙兒女。

“難道,廖家那時候就打算反了?”作為張後的心腹女官阿春問。

“誰知道?廖家的事情,只有廖家人自己知道。”張後說。

“這些年來,我一直擔心皇兒的安全,那麽還是早點找個機會,把他打發出去的好。”

“娘娘,這段時間,對皇子的暗害少了不少。”

“那是因為,那些人應該是更想著弄死廖家人,暫時沒有時間對付皇兒,這就是一個機會。”

“娘娘,你覺得必須這樣做嗎?”阿春說。

“為什麽不做?你看現在皇兒已經年紀不小,但他卻一直沒有給皇兒賜婚,他不在意皇兒,一旦有事,卻一定要第一個犧牲他。”

說起來,幾位大點的皇子年紀相仿。

但是大皇子、二皇子,兩個人都已經成家。

結果到了小了一歲三皇子時,皇帝就仿佛是遺忘了那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