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議和(第2/3頁)

“士庶有別,對我等寒門子弟來說,太高的名聲,未必是一件好事。”說到最後一句,他露出嘲諷的笑容。

韓常文心知肚明,“將軍說笑了,寒門子弟也是我朝廷棟梁,更是軍中支柱,擎天保駕護國,哪一樣不是功勞,朝野上下,都看在眼中。便是之前的顧良勇將軍,我也是極為佩服的。”

“若真有宵小之輩婦道人家想要借著口舌之爭來汙蔑將軍名聲,我們王爺也不會答應,朝野上下的有識之士,正義之士,都不會答應。”

說完,他又重重嘆了一口氣,“只可惜,如今身居高位的皇上天性太過淳樸,讓奸佞之輩禍國殃民,才會有顧將軍的兵敗慘死,還有數萬兵馬葬送。”

他說得誠懇,而且直白,“先帝一代英主,只怕臨終也未曾想過,社稷大權會落入婦人奸佞之手吧。”

左冰凡挪開目光“韓先生說得太過了。”

韓常文明白點到即止的道理,笑著轉了話題。

祭天獻俘的典禮之後,京城很是熱鬧了一陣子。而朝廷內部,在短暫的欣喜之後,很快開始面對下一個難題。

羅城收復了,但天閣關還留在北戎的手中。是直接派兵攻打,一鼓作氣將這幫蠻賊徹底趕出去,還是重兵布防徐徐圖之。

後者在韋丞相等重臣的支持下,占據的朝堂上更多的聲音。

畢竟羅城大捷是用了特殊的手段,而非真正硬碰硬地打下來,天閣關的地形之險峻,還在羅城之上。強行攻打,若無奇招,多半無功而返。

反而長期圍困,是最穩妥的詔書。天閣關建築在崇山峻嶺之中,易守難攻,四周土地極為貧瘠,糧草只能從後方轉運。最便捷的一條路,就是從羅城通過。羅城周邊廣袤的平原,也是北疆糧草重要產出地。之前北戎囤積重兵把守羅城,就是因為沒有羅城的補給,天閣關就是個死地。

而從北戎那邊運糧南下,耗費龐大,不可能持久。

“北戎占據天閣關,越是長久,損耗越大,局面就越傾向於我天裕,到時候大可不戰而勝。”

韋丞相在朝堂上侃侃而談,有理有據。袁蘿明白,他堅持固守,其中一個原因也是不想過多的損耗北疆的兵力,如今屯駐北方的兵馬大多都是韋氏派系的將領。

但從大局來說,這確實是個穩妥的戰略。

定下了圍守為主的戰略沒多久,事情又起了變化。

北戎那邊竟然派遣了使者南下,提出了和談的建議。

北戎朝中也不乏聰明人,眼看著天閣關放在手中,越守越艱難,除非近期再次策動南下,寇略中原,否則只是個雞肋。死守耗費巨大,而放棄又太過可惜。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向中原狠狠勒索一票大的。

朝堂上頓時轟動了,能用銀錢財貨將土地贖買回來,自然是比打仗更讓人喜聞樂見。

這一仗已經讓天裕損失慘重,而如今十幾萬大軍常年屯駐天閣關外,每天的糧草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

朝廷迅速選派能言善辯的精幹官員,組成使節團,準備去天閣關進行和談。

經過一番爭議,最終帶領使節團的人,除了禮部侍郎之外,還有錦麟司提督,禦前總管太監連延秋。

連延秋之前就以監軍的身份,前往北方戰線巡查,為人才幹也毋庸置疑,而且北疆的一部分諜報系統,也是掌握在他手中。之前經過天降火流星的神跡,北戎各部族之間人心惶惶,正是發動諜報勢力趁虛而入的時候。

比起這些常規任務,袁蘿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娘娘想要贖回之前被擄走的百姓?”連延秋有些意外。

袁蘿點點頭,之前北疆因為顧良勇的戰敗,被北戎攻破數座城池,內中子女財物被這幫惡狼一掃而空,十幾萬百姓被擄掠到北方為奴。

袁蘿如今要贖回這些百姓,不僅是為了彌補之前的罪責,更是從長久的戰略意義來考慮。

這些百姓長年累月居住在邊關的城池中,耕田地,服勞役。北疆每次動兵,需要征伐大量的民夫,都是從地方百姓中抽調,還有每次開戰需要耗費的巨量糧草,也有相當一部分份額是就地征發的。真正支撐起天裕邊防線的,不僅是浴血奮戰的士兵,更多的是這些不斷付出的百姓。

經過這一場大戰,失去了數十萬百姓,北方數座城池民生凋敝,耕地摞荒,這對將來北部戰線的防禦將是一個慘烈的災難。

這個缺憾,就算你將北疆的戰士打造地再精銳,也難彌補。就好像你築起鋼鐵一樣的城墻,如果城墻下方的土地變成了稀松的爛泥,城墻遲早會坍塌。

連延秋眼中閃爍起亮光“娘娘所言有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地還有奪回來的一日。”

這個年代,人口就是最大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