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地主爹的煩惱27(第3/5頁)

韓承明滿意的點頭,現在他真有些喜歡這個兒子了,他看向韓繼學:“你呢?怎麽打算的?”

韓繼學心裏暗恨,其實他早已在抄書,也掙了幾兩銀子,都偷偷的存著,沒想韓繼文這個傻蛋竟然把這事情抖了出來,他只能道:“爹,我也可以抄書。”

韓承明笑了:“行,只要你們掙到束脩,就讓你們繼續讀書。你們去科舉的銀子,爹來想辦法。”

韓繼學提醒:“還是先分家,不然掙到銀子,爺爺也會讓拿來給他治腿。”

韓書博已經是秀才,他已然遲了他許多步,如若在再追趕不上,待到韓書博考中舉人,他有種感覺,那時,他就會永遠活在韓書博的陰影下,再不能寸進。這讓他怎麽可能甘心,那就是一個小傻子啊,憑什麽要被他壓制的死死的?

可大伯一家搬去縣城,他即便想做些什麽,卻礙於人小勢微,沒有銀子鋪墊,束手束腳什麽都不能做,只能先謀算家裏,一切都得等到他成了秀才,有了些能力,才便於行事。

韓承明一凜,“對,必須分家。”

然而,他們想分家,卻不是那麽容易的。別說韓興旺不同意,就是柳菊花也不同意,不分家,幾個兒子都是勞力,田地裏的活大家一起做,重活累活不需要柳菊花,兒子就能做了。

一旦分家,老頭子腿斷了,地裏活她是不指望兒子幫忙,那麽只得她自己做,她可不願整日裏耗在田裏做農活。借故兩個小兒子還沒成家,堅持不分家。

可韓承宗韓承續兩人知道家裏銀子都給爹治腿了,此時他們已經不想著家裏能給他們娶上一房媳婦,對於分家,他們欣然贊同,分家後,他們能得到幾畝田地,再去鎮上找些活做,一年下來,總能存幾兩銀子,用不了兩年,就能娶上媳婦。再則說,像他們這種沒成親,便分家有了田產的,反倒好說媳婦。

韓興旺柳菊花沒了法子,只能耍賴不願分家,幾個兒子心中怨恨加劇,對待兩老也沒了好臉色,話裏話外帶了埋怨。一家子父母兄弟,看對方不像家人,反倒像仇人,日子過得吵吵鬧鬧,矛盾不斷。

在韓繼文抄書掙得二兩銀子交了束脩,去了學館讀書後,矛盾激化,韓承續韓承宗以為爹娘又貼補了大哥一房,更是怨恨爹娘偏心,絲毫不在意他們。韓興旺以為兒子有銀子也不願拿出來給他治腿,恨上了兒子,又在韓繼學有意無意的挑唆下,全家人又幹起了架。

打過之後,韓承宗韓承續對爹娘徹底失望,也沒說分家不分家,兄弟倆默默去了鎮上找活做,一年到頭也不回家,除了吃喝花用,每年還能余下幾兩銀子,這讓他們看到了甜頭,更是不願回家。

韓繼學終於用計趕走了兩個叔叔,本以為不用自己抄書才能交束脩,哪裏想到他爺爺被幾個兒子傷透了心,覺得兒子都沒用,哪裏還能指望孫子,根本不肯支持他讀書。每到收獲季節,賣了糧食,就把銀子拿去醫腿。

韓繼學看不到希望,暗地裏望著老爺子的目光含著刺骨的寒意意。

韓繼文不注意瞧見哥哥的眼神,狠狠的嚇一跳,之後更加沉默,空閑下來便抄書,卻暗暗注意哥哥的動作,發現他竟然在給爺爺下藥,他不知道那是什麽藥,卻眼見著爺爺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他嚇的心都快要跳出來。

...

韓澤一家搬去縣裏,就沒再關注韓興旺柳菊花他們,韓書博在縣學讀了半年書,便隨官學裏的同窗去遊學,遊學回來已是兩年後,這時候韓舒馨、韓舒晴都已定親。

韓舒馨的未婚夫是韓書博在鎮上的同窗劉瑜,劉瑜與韓書博同時考中秀才,卻比韓書博大六歲,兩人同在縣城官學讀書,又是一個鎮上出來關系較好的同窗,韓澤一家搬到縣城後,韓書博經常邀請他到家裏做客,無意間見到韓舒馨,感慨於她的溫柔賢淑,無意間得知她竟跟著韓伯父讀書,聽她一言一行皆能說到他心坎裏,想到家裏在給他說親,便起了心思。

韓澤對於劉瑜挺看好,這孩子雖沒有書博的天資,努力努力考中舉人沒用問題,長長見識,如若遇到一個好老師,再過個十來年,便是進士也有希望搏一搏,且這孩子心性良善,為人至誠,舒馨性子寬容柔和,兩人倒也相配,便同意了他們的親事。

至於韓舒晴,這孩子一向有主意,她不願嫁到書香門第,規矩多,也不願找什麽讀書人,她覺得書讀的多了,心眼子就多,要過一輩子的人,她不願費那心思算計,不如找個心思單純的,日子過得舒坦,肯定也不能嫁到農家,韓澤舍不得。

不過,也合該這孩子有些運道,郡城豪紳王家三子王允,為人純善,唯有一點身子有些弱,家裏長輩不想著他出息,只想他能安安穩穩過一輩子,而他也不幕功名利綠,整日遊山玩水,閑暇度日。不知何時相中了韓舒晴,竟托媒人上門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