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第3/4頁)

沒辦法,古代的娛樂活動實在是太少了,這等由姚千枝親自把關的戲碼,真心讓他們如癡如醉,欲罷不能。

而姚家軍按北方實情‘添補’的新法,同樣借此機會宣傳開來。

其中,煩煩雜雜有約莫百條,具體是三大類。

分別是:戶籍權、繼承權和婚姻法。

大晉的百姓們,因諸如‘隱戶、流匪’之類的原因,很多人都是沒有戶籍的,他們大多數終生都不曾離開過生養他們的村鎮,他們給大戶人家種田,充做隱奴,戶籍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尤其是女子,哪怕成親生子,做了奶奶輩兒,在大晉這片土地裏,依然還是個‘黑戶’。

此一回,姚千枝決定徹底斷決這種現象,巡查隊一年兩次進山下鄉,不論地域,不論男女,超過三歲的孩子都需入冊,構立戶籍,且,每個超過三歲的孩子,都能從姚家軍處領到每月三個銅錢的‘補助’,這筆補助,可能領到八歲。

三歲立戶——孩子已經站住了,不會輕易夭折。給三個銅錢‘補助’——是為了讓父母好好照顧孩子,尤其是女孩兒,家裏困難生而溺女這種事,哪怕是北地,都不是沒發生過的。

‘補助’給到八歲,這個年紀的孩子就很好養活了。

最起碼不會輕易夭折。

哪怕需要姚千枝往裏搭銀子,還是沒止境的搭,她都覺得值得。

人口——從來都是一個勢力,或者說一個國家最堅實的根本。

孩子三歲有戶籍,十五歲可以單獨立戶,不分男女。單獨立出戶籍後,能從當地官府處領取五畝中等田,或是兩畝桑林田,這是不分男女,都可以獲得的待遇。

不過,這種分田法,得田者未來五年內的稅收,是比普通百姓們要高一倍的。

算是提前跟官府借錢安家。

北方嘛,地域遼闊,田多人少,哪怕有南方來的流民們,這片土地遠遠沒到飽和的程度,大片田地依然荒蕪,開墾它們……原來的北地人,是沒有那麽多精力的。

開墾田地並不容易,養熟一塊荒地,讓其成為,不說下等田吧,哪怕是只能種植養不知土豆、地瓜之類的荒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肥力。

同樣一塊田地,用同樣的精力,上等田的‘回報’是荒田的十倍有多。

而北方上等田的產量,約莫只有南方上等田的一半。

差距可想而知。

百姓們的精力是有限的,開墾田地,那是只有家裏男性勞動力太多,實在喂不起了,才做會的‘賠本’買賣。

而……呵呵,北方多爭事,尤其是靠近加庸關的地界兒,抓壯丁不要抓的太兇,百姓家的男性勞動力,確實沒怎麽多過……

所以,五畝中等田,這對百姓們來說真是很有吸引力了!

他們紛紛開始主動給家裏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們登記戶籍,畢竟,多養一個孩子,未來就多一份田地嘛!

‘純樸’的他們,從來沒想過,官府到底有沒有那麽多田,未來是不是真的會分給他們……

田地——說真的,姚千枝確實有,不過大多還是剛剛開墾出來的荒田,自她起勢,姚家軍就是半耕半戰的習俗,除了戰爭期間,他們從來沒停止過開墾的腳步,尤其是最近打退了胡人,占據部分草原,得到無數優質戰馬的同時,他們還得到了數都數不清的牛!

不得不說,在耕地這種事情上,一頭牛能頂好幾個壯年勞力。

草原的牛價格很低廉——戰敗國不低廉通通打死——得到足夠多的牛,姚家軍開墾了更多的良田。

而婆娜裏,有個曾是海盜奴隸的老人,貢獻出一種用魚骨、獸骨並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調制的肥料,能讓畝產增加三成,並且能快速養熟荒田。

時間縮短一半。

憑借貢獻肥料,這位老人被姚千枝接見,親自請進了耿思掌管的研究所裏,自此獨占一方。

姚千枝還給他了便宜行事的權利——人力、物力、財力,事事最高優先級,待遇只略低於耿思,而她所要求的回報,自然是繼續研究下去。

古代的‘萬家生佛’袁聖人,這是姚千枝對他的期盼。

老人:……呃,大人,老奴不姓袁啊,這是要賜姓的意思嗎?

田地的分割裏,男女基本等同,沒什麽差別。然而繼承權嘛,不得不說,就算姚千枝和她的‘制法隊’用盡了心力,依然做不到平等。

數千年的習俗,男女天生體力的差別,在還沒有徹底進入工業社會的時候,改變——並不容易。

她能做的,只是撼動高層社會,將原本的長子繼承權,改成了嫡長繼承權。

嫡長——不分男女的那種嫡長。

且,如果是有爵位的人家,嫡長女繼承無需降爵。

當然,北方四州都是窮地方,沒什麽貴族願意住在這兒,所謂的高層基本都是姚家軍自己人,所以,這條律法在四州算是和平通過——不和平的那些都被打和平了——沒人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