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折子戲言(第4/4頁)

背後眾臣沉默。

監國茲事體大,可手握重權,若利用得當,也可收服人心。如今太子靖王之爭,就差放在明面上。監國一舉,百利無一害,如今只看皇上更屬意誰了。

他們人中,中立者有,各自心中有主之人,亦是不少,此次過來,不過是必要時出一份力。

皇上一愣,看向太子與靖王。

江州水患嚴重,疫情四起,此次前去,危險不小。他目光徘徊中,最後不由看向了太子。

皇後一直觀察皇上神色,一見他這般舉動,心中悲涼,也有譏嘲。

她站出來,聲音盡量柔和:“皇上,比起代政,如今江州水患更為嚴重。霖兒身為一國儲君,一直為皇上分憂朝政,現在自然也要為民之表率,前往江州,與百姓同甘共苦。而延兒,雖說對代政之事毫無經驗,但萬事靠學,延兒聰慧,自會學得最好。”

整個寢宮回蕩著皇後大義凜然之語。

誰人不知太子是皇後親兒,此去江州,兇險萬分,皇後竟能考慮大局,毫不偏袒親兒,也不愧是一國之母。

靖王黨之眾,心思敏捷者卻聽出了皇後的以退為進,心裏一噔,大呼不好。

果然,只聽柳正不贊同道:“皇後娘娘此言差矣。太子殿下從小接觸朝政,有多年從政經驗,現在對各種政事想必悉然於心,然靖王,這一點卻是無法企及。雖說靖王聰穎,但政事牽連甚廣,一個處理不好,後果無法想象。且政事也非一時就能學好,它更多的是依賴所積累的經驗。雖說江州之事嚴重,但朝政之事來自全國各地,更乃重中之重,焉能取小舍大?再者太子殿下本就是一國儲君,代政無可厚非。依臣之見,太子監國最為妥當。”

柳正非太子靖王之流,說話亦是心中所想,毫無偏袒。

皇後目露難色,看了看靖王,又看了看太子,最後轉向皇上:“這……”

靖王看了皇後一眼,目光微動,站出來開口:“父皇,柳太傅言之在理,對於朝政,兒臣知之甚微,比之大哥,實在望塵莫及。再說處理江州之事,雖然兇險,但只要能替父皇分憂,兒臣便在所不辭,望父皇答應。”

皇上看著自己的小兒子,目露疼惜,有些猶豫。

他心中明白,是該太子監國的,只是江州那邊兇險,延兒還小,萬一出事了怎麽辦?而霖兒,他身為長子,他……

皇上不由轉頭看了眼長子,發現他垂著眸,側臉安靜沉穩,平添了幾絲剛毅,又似泛著孤獨。想起自己的私心,心中無端湧起一股心虛愧疚。

對於兩個兒子的態度,他心中很清楚。他是真的愛貴妃,而不是像對皇後那樣的敬重,所以對貴妃的兒子,他是異常疼愛。他想過廢儲,但太子是他的第一個孩子,每次一動那個念頭,就會想起當初自己親手抱起的繈褓嬰孩,當初初為人父的喜悅,還有當初真正溫情的幾年。所以總是猶疑不定,廢儲聖旨無法下筆。

所以對貴妃立延兒的承諾,一直無法兌現。所以對靖王,總是有著縱容。

縱使靖王犯下大錯,他亦是心懷包容,無法兩全時便偏袒靖王,打壓太子。事後又懷著愧疚,召見太子,訴說著自己的兩難,說太子身為一國太子,要心懷天下,身為哥哥,要讓著弟弟。

而剛剛,他的感性面又不自覺偏向了小兒子,而眾大臣,卻站在了他的理性面。

柳正對皇上這些年的偏心都看在眼裏,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以前事小他並不想插足,可這次,茲事體大,皇子怎可與一國儲君並重?

再偏心,也該有個度了。

柳正一嘆氣,跪了下來,懇請讓太子監國。

眾人一見太傅跪下,除卻靖王黨,亦是紛紛下跪伏地。

皇上感覺事情有些棘手,若現在真駁了太傅,那太子,從此後在朝堂恐怕再沒威信可言了,這並不是他想看到的。

閉著眼沉默良久,終是開了口:“好,便依眾愛卿所言,太子監國,靖王前往江州。”

皇後聞言,松了口氣。

“但是――江州兇險難測,為以防萬一,李得光,你去將朕的免死金牌拿來,朕要賜予靖王。”皇上看向靖王,細細叮囑,“延兒,見此令牌如見朕。在江州若有人敢忤逆你,持此令牌,便可即刻斬殺!”

皇後聞言,冷笑。只是有些疼惜地看向太子,太子轉頭,對上她的目光,搖頭輕笑,眉眼間盡是雲淡風輕。皇後心中卻更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