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負國家不負卿

沐英沐春父子對於洪武帝而言,無論是感情還是時機利益,沐英肯定勝過沐春。

洪武帝當年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按照各自天分,都有不同培養方向,比如毛驤,是按照死士保鏢斥候教養的,擅長單打獨鬥;沐英是則是按照名將的路數,學習兵法謀略,調兵遣將,要求更嚴格。

其他的義子暫且不提,活到現在的只有毛驤和沐英兩個人。這種收養義子義女的行為在亂世中尤其普遍,孤兒孤女找依靠,梟雄尋找可靠的人才,就像孝慈皇後、成穆貴妃孫氏,當年都是作為籠絡手下而被人收養的義女。

只是亂世之中,勝者為王,大部分義子義女都不配有姓名,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裏。

到了沐春這裏,大明天下初定,洪武帝因亂點鴛鴦的關系,心懷愧疚,幾乎把他當成寵物養大的,表面上看,洪武帝好像總是壓著沐英寵沐春,實際上洪武帝對一手培養、並且給他豐厚回饋的沐英更加疼愛。

這就是寵物和幫手的區別了。沐春算是青年一輩出色將領,但是他立的功勞、以及對大明的貢獻,和他爹沐英比起來,連個零頭都不算。

沐春一直受洪武帝寵愛,是因為他無論多麽厭惡父親,在外面還是給沐英留面子,就像他初次成名的校場比武,和沐英比箭術,在箭術遜一籌的情況下,使出計謀射掉了沐英留在箭靶上的箭獲勝,但是沒有射落父親所有的箭,只要得分險勝過父親,就適可而止。

在封建論理強壓之下,沒有人可以挑戰孝道這個底線,沐春不可以,就連洪武帝和孝慈皇後也不可以,郭子興收養了孝慈皇後,這僅僅是養恩,洪武帝再忌憚郭家,也要給郭氏封惠妃,給郭子興立碑,還每年都派蜀王朱椿去漵州祭拜這個外祖父。

沐春敢公然忤逆沐英之日,那就是他失寵洪武帝之時。沐春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寧可拔刀自割,也沒有喪失理智去捅沐英一刀。

洪武帝也因沐春這一舉動而要沐英後退一步,別逼的太緊,比起齊王、潭王這兩個膽敢攻打孝陵這等大不孝之舉,沐春簡直是個小天使。

沐英遠在西南,不曉得這樁皇室大醜聞,他只是覺得這次回來洪武帝蒼老了許多,以為是孝慈皇後去世的緣故。

沐英少不得安慰洪武帝,“皇上日理萬機,還要為微臣的家務事操心,都是微臣治家無能,以後微臣會盡量克制住自己的脾氣,不會被沐春氣到失去理智,總是吵來吵去,也吵不出什麽結果,徒添煩勞而已。”

他們父子和好,是孝慈皇後的遺願之一。洪武帝見沐英服了軟,很是欣慰,“他是世子,將來要繼承爵位,沐家的威名也要靠他發揚光大。就像東宮太子,朕對他也有諸多不滿,打過他罵過他餓過他,但朕的江山是為他打下的,在外頭還是給他面子的。”

沐英拱手道:“皇上說的既是,微臣記住了。”

兩個當爹都當的相當失敗的老父親能夠交流的育兒經驗實在有限,互相吹捧都覺得心虛,只得趕緊轉移話題,到了國家大事上。

沐英說道:“西南那邊資源豐富,地廣人稀——當地土人語言繁多,溝通困難,民風彪悍,各自為陣,一言不合就操家夥舉族血拼,為了一條河都能互相仇殺千百年,根本就不曉得還有官府調解主持公道這回事,總是死人。青壯年死在毫無意義的仇殺火拼上,微臣這幾年效仿大明戶籍制度粗粗統計了一下人數,雲南偌大的地方,人口只有兩百萬。”

“微臣在當地屯田,試種中原的糧食,就基本能保證軍糧,自給自足,可見當地土地氣候多麽適宜。”

“都是說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要教化當地土人,曉得文明,得需好幾代人的努力,況且當地土官眾多,一些固執貪權的土官總想割地為王,一年到頭叛亂,不服大明統治,微臣按著葫蘆浮起瓢,還要同時兼顧保護邊境,一年到頭疲於奔命,還是力有不逮。”

“微臣有個想法,中原人多地少,很多農民都是佃農,沒有自己的土地,正好西南人少地多,兩者互補,既能吃飯問題,移民還能促成文化融合,西南邊陲穩定。畢竟這些中原移民語言相通,服從朝廷管轄,就像一顆顆釘子似的安插到各地,可以有效震懾住土人叛亂。”

沐英鎮守西南五年了,他最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

洪武帝點頭允許,“短暫的和平是沒有用的,長治久安才是硬道理,奢香夫人和明德夫人修路開通龍場九驛,也是想讓當地土人走出去,中原人能進得來,都吃的飽,賺到錢,嘗到了和平開化的好處,我們就得了民心,西南這塊寶地才能真正屬於大明。朕準了,你要多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