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2/3頁)

“哀家忍辱負重、含辛茹苦把長子養大,培養成才,為他做下各種陰損之事,掃除障礙,他什麽都不需要做,只要當一個才子,當一個孝順兒子和孫子就行了。連民間都說養兒防老,哀家付出那麽多栽培他圖什麽?”

反正胡善圍也知道這個秘密,拉到一條船上了,量她也不敢嚷嚷出來,呂太後實在憋不住,怨氣沖天:

“不就圖他一朝登基,哀家成了太後,光宗耀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受朝野膜拜,萬民臣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快感,舒舒服服的安享晚年,出一出早年在東宮當妾時的窩囊氣嗎?”

提起長子,呂太後就像在說一個仇人,“可是他當了皇上,就不是以前聽話孝順的兒子了。皇後才是他的命,嫌棄老母親目光短淺、礙手礙腳,扯了他後腿。哀家不過求他給過世的外祖父封個承恩公的虛銜,他當時就要答應的,結果皇後為了裝賢惠,拿著孝慈皇後不肯給家人封爵把哀家給懟回去了。”

婆媳之間積怨已深。呂太後猛倒苦水:

“皇後出身小門小戶的,她親爹是個窮秀才,封個弼馬溫就謝天謝地,心滿意足了。而哀家的父親曾經官至戶部尚書,朝中實權的一品大員,這能比嗎?馬皇後小富即安,她們馬家能滿足現狀,我們呂家豈能服氣?皇上也不想想,他有今天,還不多虧了呂家暗中襄助?”

馬皇後的父親封了太常寺卿,太常寺管著馬匹,偏偏又姓馬,彼時《西遊記》戲劇風靡大明,孫悟空被天庭招安,封了個養馬的官,叫做弼馬溫,所以呂太後把馬皇後之父馬全貶稱為弼馬溫。

現在呂太後撕去了偽善的面具,坦白展現自己,胡善圍發現……太後居然還挺有幽默感?

而且,太後說的……好像也有一些道理?建文帝做事太絕了,沒有彈性。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好了,不僅呂家這些雞犬沒有上天,就連自家皇族也被他削得一塌糊塗。

皇上自稱寡人,可是自稱寡人和把自己變成六親不認、盡往自己身邊的親人們捅刀子、被兩邊的親人們一起孤立的真正的寡人是兩回事啊!

你吃肉,也得讓周圍的人喝碗湯啊,連湯都喝不上,人家為誰辛苦為誰忙?這有違基本的人性,誰都不是聖人。

呂太後見胡善圍有動容之色,連忙趁熱打鐵,“哀家和胡尚宮以前有過節,是哀家不對,哀家錯了,哀家不該造謠你和紀大人——你也莫怪哀家多疑,那時候你和紀大人真的很曖昧,男不娶女不嫁,站在一起就像一對,做什麽大事都在一起,紀大人還救你那麽多次——”

胡善圍一記眼刀殺過去:你說話注意點,我現在是有丈夫有女兒的已婚女人!

呂太後一見這個殺氣騰騰的眼神,立刻犯了胡善圍ptsd,忙改口說道:“好好好,是哀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是現在,哀家養的白眼狼皇上殺了範尚宮,你一個尚宮,能奈何得了皇上?皇上殺了就殺了,就像碾死一只螞蟻一樣。不僅如此,你還要替哀家、替皇上保密,因為皇上一旦知道你知道這個驚人大秘密,他也會像殺範尚宮一樣……”

呂太後湊近過去耳語道:“殺了你。”

胡善圍頓時徹骨深寒!

如果呂太後說的是真的,建文帝真的會殺了她。因為這件事如果傳出去,朝野上下都知道了建文帝對高祖皇帝的遺囑抗旨不尊,必然會被其他藩王抓住把柄,質疑他的帝位。

若是以前的皇太孫,胡善圍或許還不信他能下的了手,可是現在的建文帝一上台就削了五個皇叔、逼湘王全家自焚,還有將慶陽公主削成慶成郡主,短短三個月時間,記憶中那個目光清澈、稍有些羞澀的少年就被皇權腐蝕了內心,變得面目全非。

老實說,以前高祖皇帝以弑殺聞名,胡善圍都不懼他,因為高祖皇帝不會無緣無故殺人,他動手都是理智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但是建文帝不一樣,他就像個玩火的孩子,初次嘗到點火的樂趣,不知道點火的後果,肆無忌憚的到處點火,沒有理智,不考慮後果……或者沒有本事準確預測到後果,總是想當然,也沒有人能夠勸諫或者阻止他。

建文帝無法捉摸,一身銳氣,觸之者死,其殺傷力是無差別的,他沒有辦法像高祖皇帝那樣做到收放自如。

呂太後繼續循循善誘,“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皇上殺了範尚宮,將來或許還要殺你,你難道就在宮裏坐以待斃?剛好哀家想換個聽話的兒子當皇帝,換個孝順的兒媳婦當皇後,給哀家的父親掙個公爵,讓他九泉之下也體體面面的。”

“哀家看不上別人,就看得起胡尚宮,只要胡尚宮配合哀家逼宮,換一個皇帝,哀家就替你報仇,保住你的性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