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第3/4頁)

太子聽話,無論洪熙帝提出任何要求,都順從父親,毫無忤逆之舉,且東宮太子妃和孫良娣都有孕,洪熙帝實在挑不出東宮什麽毛病,很是頭疼,郭貴妃乘機吹起枕頭風,“殿下登基,雖昭告天下,但是至今還沒去南京孝陵太祖皇帝還有鳳陽祖宗皇陵那裏祭陵,太子是儲君,何不派太子去南京祭陵呢?”

洪熙帝一聽,“愛妃真是妙計!”

洪熙帝召見太子。

太子一聽,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遷都?父皇,不是已經遷到北京了嗎?”

“朕想再遷回南京。”洪熙帝說道:“朕已經下詔,送去雲南,要以前的胡尚宮去南京的舊皇宮,和守備南京的鄭和太監一起把南京舊宮先修一修,你帶著東宮搬到南京舊宮居住,把皇宮全部修整一遍,然後朕再遷回去。”

簡直天方夜譚,太子說道:“南京皇宮建築不成問題,問題是皇宮建在燕雀湖上,逐年地陷,尤其是後宮,聽說這幾年已經塌陷處一個小湖泊了,地基如此,上面的建築翻修,也無濟於事,隔幾年就塌陷。”

洪熙帝當然知道南京皇宮破成啥樣子,他只是找借口把東宮遠遠打發走而已,如果只是郭貴妃說的祭陵,祭完了就回京城,也就幾個月,但是遷都就不一樣了,可以用這個理由長年累月的把太子安排在南京。

洪熙帝說道:“只是傳聞,你又沒見親眼所見。你先回南京,要工部的人勘探測量,倘若真的不行,就在南京重新選址,建造新宮。”

太子心如明鏡,他曉得洪熙帝如此愛惜民力之人,連下西洋都禁止了,來回遷都這種匪夷所思之事絕對不會幹的,只是想把自己打發走,眼不見心不煩而已。

太子此時已經被磋磨得心如止水了,說道:“遷都這種大事,應當先與群臣商議。”

洪熙帝打了二十一年太極,熟悉各種彎彎繞繞的套路,說道:“如今我朝以休養生息為主,把空虛的國庫補起來,這個時候若明面上提出遷都,必定會起爭議,鬧得人心惶惶。所以,朕不宜現在就提起此事,需要太子你去南京打頭陣,做好遷都的準備,待萬事俱備,朕就可以說服群臣遷都了。”

太子說道:“可是兒臣去南京,群臣肯定會猜到父皇的打算。”

太子正好掉進洪熙帝挖的坑裏頭了。

洪熙帝趕緊往坑底頭填土,把長子埋起來,“還是太子考慮的周到,這樣,朕登基以來,一直忙於朝政,沒有時間去鳳陽、南京兩地的皇陵祭陵,你是太子,就替朕走一趟,以祭陵的名義去南京,這是大孝啊,群臣不會有任何懷疑的。”

太子說道:“兒臣這就準備去南京。”

洪熙帝說道:“要快一點,馬車顛簸,東宮還有兩個孕婦,只能走水路,東宮必須趕在大運河河水結冰之前出發,不用帶太多東西,橫豎南京皇宮那邊有胡尚宮和鄭和太監提前準備,迎接東宮。”

胡善圍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幹第四屆。

洪熙帝也萬萬沒有想到,此時胡善圍並不在雲南昆明,她就在北京!

洪熙帝打發走了太子,頓時心頭大塊,喝了杯茶,去恭房撒尿,尿完之後,立刻有小太監把臟汙的恭桶提出去了。

宮裏的下水道是用來排放雨水的,一應糞便汙物靠人力畜力運出去,送到化糞池制造肥料,小太監偷偷將“龍尿”灌進竹筒裏,用蠟封好,混在運送恭桶的馬車裏,出了宮,有人將竹筒取出,送到一處看似普通的民居裏。

一個人將一把竹篾塞進竹筒裏,浸泡在尿液中,然後取出來,放在架子上稍稍晾幹,竹篾散去水分後,遺留類似漿糊般半透明的東西,那人試圖將竹篾從木架子上取下來的時候,竹篾被黏在架子上,用力撕扯才取下來。

地上的螞蟻聞到甜膩之味,也紛紛順著架子爬到竹篾上,很快,竹架子上密密麻麻一片螞蟻。

“茹司藥,按照你的經驗,皇帝還能活到幾時?”胡善圍將手爐遞給做實驗的婦人。

茹司藥剛剛用雪水洗了手,趕緊接過手爐暖手,“消渴症到了這種程度,時日不多了,如果一直放縱飲食,不知節制,一年之內吧,他頭上的血管就像冰塊一樣脆弱,如果遇到強烈的刺激,隨時可能爆裂,就像中風的症狀,先是全身癱瘓,不能言語,然後在一片混沌中死去。”

胡善圍拿出一個小匣子,拿出一枚點心塞進茹司藥嘴裏,“如果天天吃這個呢?能活幾日?”

那點心明明是酥的,但是入口即化,簡直讓人停不下來,茹司藥好奇的又吃了一個,“這是什麽東西?”

胡善圍說道:“基本上是油和糖做的,西洋點心師傅的方子,從牛奶裏提取的油脂,因而吃起來一點都不膩,把糖磨得脂粉一樣細,加入雞蛋和一點點面粉攪在一起,用磨具成型,炭火烘烤,別看每個只有一小口,糖油的用量是半盤子桂花糕的量,吃起來還不覺得甜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