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紅火又開業

初二,沈韶光去光明庵圓覺師太處坐了半日。

圓覺師太的《餅經》已經初步寫成,裏面有各式湯餅、烙餅、蒸餅、烤餅,有京裏貴族之家的牛心熊白餅,有江南小酒肆的桃花杏蕊餅,也有陽關旁虬髯漢子做的十來斤重的大芝麻胡餅。

老師太不只說各種餅食,也說人,說風物,敘述的是回不去的流金歲月,沈韶光讀來是滿眼的大唐盛世繁華。

沈韶光這回連彩虹屁都不吹了,只是輕嘆:“真好,真好……”

圓覺師太望著她,緩緩地笑了。

初三日的時候,沈韶光不能免俗地去左鄰右舍轉一圈,說些拜年話,送點伴手禮,吃人家點糖果子。

豆腐坊裘家死活拉著沈韶光要讓在其家吃年酒。裘家娘子用山蘑菇燉小母雞,沒放那麽多調料,也沒沈韶光那麽些瞎講究,一小盆子豎尖冒流的肉,湯濃汁厚。又準備了些油煎豆腐、蒸羊肉之類。

裘家老媼一個勁兒地讓,“小娘子嘗嘗這個雞” “小娘子嘗嘗這個羊肉蒸得爛不爛” “小娘子嘗嘗我們大娘煮的好菜肉團子”……

沈記是裘家豆腐坊的大客戶,沈韶光又教他們如何調味兒,開發各種豆腐皮、豆腐幹子、豆油皮之類,裘家因此多賺不少,這回是借著過年安心謝她。

裘家娘子長得憨,嘴卻巧:“阿家又說笑!我這個,在沈小娘子面前哪敢算‘好’”又對沈韶光道,“雖然粗糙,小娘子也別嫌棄,一定要吃飽。”

為了表示真心欣賞裘家娘子的手藝,沈韶光著實吃了不少,又盛贊一番,裘娘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縫。

中午一通胡吃海塞,晚上回去就只喝了一碗小米粥,就著於三公主備的小鹹菜。

於三公主在做鹹菜方面,特別有貴族範兒。一小碟一小蝶,總有六七樣兒,有腌菘菜、腌蘿蔔、腌黃瓜、腌紫姜,有絲兒有塊兒有末兒,有點香油的,又醋拌的,有加麻醬蒜泥的……1

沈韶光每樣兒吃兩筷子,一碗粥也就喝進去了,胃也舒服了。

這樣又瞎混了幾日,只把筋都玩懶了,終於到了初六重新開業的日子——本朝還沒有初五接財神的說法,店鋪大多過了初五才開張,甚至有不少要等到過完上元節才開門的。

沈韶光與阿圓、於三等把店裏店外打掃一遍,門口上燃了爆竹,小酒肆新的一年便開始了。

見沈記開了門,便有老食客摸過來。

沈韶光再道了新年賀詞,食客們也回賀,又道,“這些日子委實是想念沈記的菜。昨日去吃年酒,席間竟然也有火鍋,只是比此間的差太遠。”

“這幾日啊,都是大魚大肉,嘴裏就想於三郎的糖醋菘菜吃。”

甚至還有幹脆把原計劃在家裏請的年酒搬到這裏來的,叫的都是“瑪瑙肉”“獅子頭” “炸子雞”“芙蓉肉” “八寶豆腐”等經典當家菜,再加上一角子綠蟻新釀,末了還要上兩籠玉尖面,只吃得賓主盡歡。

這頭一日開張就忙碌起來,要到晚上,沈韶光才有空兒剪華勝。

初七的人日到了後代,逐漸式微,已經不是全國性的節日了,這時候卻還很隆重。

所謂“人日”,據說源於女媧造人的傳說。說女媧娘娘初一日造了雞,初二造了狗,後面又相繼造了豬、羊、牛、馬等動物,第七天,終於積累了足夠豐富的經驗,造出了智慧的人類,所以初七這天便稱為“人日”。

人日的時候,最流行的風尚是用金箔、絹帛、彩紙等或剪、或折、或紮做彩勝,然後貼在屏風、窗戶等處或戴在頭上。

宮裏對這種精致漂亮顯手藝的東西最講究,宮女們每年都想出好些新樣子來,一則顯手藝,博貴人一笑,一則也是打發工夫。

沈韶光把技能點都點在了烹調上,也勻了一點給讀書筆墨,於此時女子傳統的針黹刺繡不大在行,但剪紙卻很不錯,所以沈韶光總堅定地認為自己有一雙巧手,針黹不好是因為沒空兒練習。

當時在宮裏時,沈韶光剪的五谷豐登圖、佳果菜蔬圖是內廷膳房的門面招牌,這日哪個去領膳的都要“嘖嘖”兩聲。

別的宮女的人勝、花勝大多小巧,沈韶光剪的彩勝卻都比較大,不只大,還復雜細致,那蔬果圖中細數有不下二十種水果菜蔬,葡萄挨著梨子,西瓜掩著些櫻桃,搭配錯落有致,絲毫不亂。

能剪出這樣復雜的圖樣,主要還是拜美術課學得好所賜,構圖做好了,然後便是細致的水磨工夫,剪刻並用的技巧其實並不難學。

沈韶光先隨意剪了幾朵簡單的花兒練手,看阿圓在身邊,一時促狹,便剪了個胖胖的、梳雙環髻、叉著腰的人勝給她。

阿圓愛不釋手,小心翼翼地捧著,“真好看……真好看……”

對沈韶光這樣的手藝,於三和阿昌都有些驚訝。於三拿起沈韶光剛剪完的荷花,看她一眼:“還有這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