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帶頭大哥不好當1(第3/4頁)

他們這邊日子好過,鄧械一夥就紅了眼,曾經企圖黑吃黑,被早有防範的原身一夥給全部抓獲。鄧械看到這夥人,有勇有謀,為首的原身,還是文武雙全,據說還讀過兵法,他也就服了,不服不行。

就這樣,黑狐山上兩夥並一夥,三十多人跟著原身這個大哥,過上了有計劃、有步驟劫掠不義之財的日子。大家對原身很信服,他處事公道,智勇雙全,為人也和氣,當得起這個大哥。

而且,跟著他行事,進退有法,攻守有度,幹了幾票“大買賣”之後,眾兄弟徹底服了。而且,他們打出了名氣,就有更多人來投,其中,有人還是奔著原身來的。眾人在山裏建起了山寨,也有人把家小都接過來。

盡管原身擔心朝廷圍剿,一再強調要暗中行事,不可張揚,可是,他們還是被官府盯上了。不止是那些富戶惡霸被劫了,氣不過。還因為官府認為,黑狐山上這幫人比一般盜匪厲害。為首的還是個讀過書,有過功名的,比一般山匪更有謀劃。

官府覺得,若是不除去,遲早成了大患。於是,他們就派出了五百人的一隊人馬,由一個六品校尉褚聞帶領,來黑狐山剿匪。

第一次,那褚聞吃了個大虧,折了百十來人,黑狐山地勢險要,他準備不足。但是,這次的失敗讓褚聞沒有面子,還損了不少兵丁,氣急敗壞的他又借了五百人來,對山寨發起猛攻,這次原身受了傷,昏迷了。

山寨也折損了一些兄弟,褚聞分不清誰是池瑞,只誤聽到說“大哥”死了,就以為黑狐山的匪首沒了,就胡亂割了一個山匪的人頭回去復命了。

之所以,沒有趕盡殺絕,那是褚聞的為官之道,他要“養匪自重”,山匪不絕,他就顯得很重要。每年以剿匪為由,可以向朝廷多領餉銀,還可以向富戶伸手要錢。

原身醒來後,就定下了韜光養晦的法子。很長時間沒出去“做買賣”,風聲過了,也是更加小心行事。

後來,天下亂起來,各地舉起義旗。官府也顧不得剿山匪了,那些各地出現的“王”,才是心腹大患。褚聞獻計獻策,跟上官說,招安了黑狐山的山匪,讓他們打頭陣,去打造反的隊伍,一舉兩得。

於是,褚聞就作為勸降的使臣來招安,當然,他不會說出官府的陰謀,只說,官府願意給這些好漢機會,讓他們當官兵。

原身親自見了校尉褚聞,回到山寨後,就有些猶豫,他不知道,招安是不是一條好路。可是鄧械為首的一些人,卻是欣喜若狂,使勁兒慫恿同意招安。

能光明正大當官兵,家人也能不提心吊膽,這誘惑太大,多數人就心動了。原身在大家的催促下,接受了招安,帶著數百人當了官兵。

他得了一個六品校尉,其他人中也有幾個得了八品官的,剩余的也發了軍服,領了軍餉。

但是,這招安沒多久,他們就被派上了戰場,對上了實力最強悍的一支反軍,“中山王”的軍隊。那些人中有朝廷投誠過去的將軍,人家是正規軍,武器裝備、戰略兵法,都是很強悍的。原身這夥山匪,雖然打劫逃跑在行,可上戰場,兩軍對壘,那是沒有經歷過的。

而且,那一戰,對方志在必得,被逼著去打頭陣的黑狐山眾好漢就折戟沉沙。後來跟上的朝廷軍隊也一樣被打敗了。

原身功夫不錯,還有一幹過命的兄弟死命保著,好歹算是逃出命來。

可是,他們一路逃命,回到黑狐山,已經沒了往日風光。而且,當地駐軍以捉拿逃兵之名,殺上山去,他們幾人又開始疲於奔命。

黑虎山眾好漢最後活出來的,只有原身一人,那也是最後的幾個兄弟拿命換出來的。在逃亡路上,最後一個跟著的兄弟倒下的時候,只有一個要求,“大哥,你替我們大家好好活下去!看看江山,最後到底歸了誰?”

原身蟄伏十年,終於看到動蕩結束,坐上江山的,就是當年打敗了他們的“中山王”。他看清了,中山王確實有大智慧,他手下精兵強將很多,文臣謀士也很多。而且,他本人也有個愛民如子的好名聲,人民很擁戴他。

想想當年,面對這樣的強敵,他們幾百山匪就如同蚍蜉撼大樹一般可笑。

可是,是誰設計他們,讓他們這些剛剛招安的山匪就去打先鋒,對上這樣的強軍呢?

是褚聞!

一直都是他!

這個老對手。

原身想了想,要殺新皇給兄弟們報仇,那是不可能的!就憑自己一個人?

再說,人家舉義旗,其實沒錯。

原身決定去殺褚聞,那人是蛇鼠兩端,眼見得中山王快要收服天下的時候,他就帶著一支軍隊去投誠,居然還算立功,做了五品遊擊將軍。

原身想著,若不是他巧舌如簧說什麽招安,又讓兄弟們去打最難打的仗,他也不會失去了所有的兄弟,想到那數百張曾經意氣風發的臉,那一聲聲“大哥”。不殺褚聞,他不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