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糧食(第2/3頁)

李皇後雖然也是大家士族出身,但入宮之後一直有分寸,幾乎和隴西李家沒有任何聯系,反而一直憑著自己對世家的了解,幫著皇帝和世家子們鬥智鬥勇,因此建興帝對“後宮不得幹政”的說法一直嗤之以鼻,有問題時總喜歡讓皇後幫著分析分析。

聽到凈鞭聲響,李皇後一點都不意外。在皇帝的縱容下,她對前朝多有了解,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早就知道陛下在世家面前又吃了個暗虧。不過想到這次的緣由,李皇後在紫檀耳邊吩咐了幾句,這才起身迎接陛下的到來。

喝上一杯好茶,毫無形象的癱坐在軟塌上,建興帝苦笑:“梓潼啊,你是不知道,朕是真想把那群蛀蟲罵個狗血淋頭。口裏說著為國為民,其實自私自利,明知道是有益百姓的事情,偏偏打著旗號的反對,你說他們可對得住那一身官袍?”

“既然是世家,便是骨子裏帶著輕國事重家業的想法,就算是朝代亡了,他們也不過蟄伏個兩代人,等天下太平後繼續為官出世身居高位——現在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員都是世家子,不就是這樣來的嗎?”李皇後淡定的喝了口茶,一點都沒覺得自己說了什麽了不得的話:“天下的讀書人裏世家子占了十之七八,還不是因為他們有積累有資源又相互勾連。如今陛下想要讓天下百姓能生產更多的糧食、獲得更好的生活、甚至出更多的讀書人,這可不是在挖他們的根基麽?他們怎可能不反對?”

早就習慣皇後說話風格的建興帝苦笑更甚,深深的嘆氣:“說句難聽些的,就算朕將現在的官員全都撤職重新換上一批,上來的也還是他們的兄弟叔伯姻親,不被身後所累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啊,陛下既然是為了百姓站在了世家的對立面,怎麽能去和世家子商量這個問題呢?”李皇後一點都不急的笑眯眯看他:“不如臣妾給您找位妙人來一起想想法子?”

皇後一說,建興帝就知道她指的是溫止,不禁笑道:“你這個促狹的,連臣妾都出來了,和朕打什麽鬼把戲呢?朕看你就想著躲懶吧。”

李皇後則是故意裝作傷心,還用手帕假惺惺的摸了摸並不存在的眼淚:“臣妾可是全心全意為了陛下著想,陛下竟是如此看待臣妾的麽?”

建興帝忍俊不禁,之前的郁氣也一掃而光,他親昵的將李皇後拉進懷裏,在他耳邊調笑:“朕知道梓潼的一番心意都是為了朕好,這廂且謝過皇後娘娘的聰明賢惠了。”

李皇後面上一紅,掙脫建興帝的懷抱,勾著頭嗔道:“陛下且莊重些吧,這青天白日的,一會兒溫小儀可就到了。”

建興帝知她是害羞了,勾起嘴角不再逗弄,只盯著她欲蓋彌彰般整理儀容。李皇後被他看的十分不自在,好在有通傳的小宮女進來打斷了這曖昧的氣息,道福稟告:“娘娘,溫小儀已經到了。”

“讓她進來吧。”重新換上溫和又不顯疏離的微笑,李皇後讓人帶溫止進來,待她行禮後看建興帝一副懶得多說的樣子,首先開口道:“溫小儀可還記得你獻給陛下的《天工開物》?本宮記得你說過,其中《殺青》法已經是被用過了,此次叫你過來便是想問一問,你是如何讓百姓們願意書中的法子造紙的?”

溫止在皇後面前一直都是高冷設定,這次也沒例外,只皺了皺眉問道:“可是世家並不願意推行其中的法子?”

“小儀果然很聰明。”建興帝點頭:“他們顧忌頗多,並不是很願意接受。”

“妾聽過一句話,叫‘上趕著不是買賣’,越是急迫的想推行出去反而越顯得自己的商品廉價,妾覺得推行方子也是一樣的。只要先小小的做出些來,總會有人眼紅心急的,等大家都求而不得的時候再放出來,可不是競相爭搶麽?”溫止笑道:“雖然這是商人的法子,大約不怎麽合乎禮儀,不過百姓們卻是最信這一套的。”

建興帝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朕要先在工部將這些一一實驗,但有了成果卻不推行,等商人們開始打探和競爭了再通過它們來實施?但是書都交給下頭了,朕根本防不住它們自己照著書弄出來啊?”

看著已經鉆了牛角尖而不自知的建興帝,李皇後差點噴笑:“陛下,事情不是這麽算的。現在的問題不是士族抵制麽?所以咱們就繞過士族啊。真正和百姓們聯系的並非是他們而是商賈,臣妾可不信陛下手下沒有幾個會經商的人才。”

商人自然也是有的,不然皇帝的私庫靠什麽填充?之前一直和大臣們死磕的陛下有了新思路,大腦立刻瘋狂的運轉:“沒錯,只要朕不操之過急,一步步來,總能慢慢讓百姓們接受的。但凡百姓們用新法子耕作比舊法子更好,朕就不信那些士族們還坐得住——不不不,這群老狐狸,一旦發現苗頭,肯定動的比誰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