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2/2頁)

“別無良策,只有簡拔夷人為屯將、軍侯一途。”

田信小口飲茶,茶香濃郁:“如今我軍與曹賊對峙於桃林塞、峴山,就已兵力不足,亟需征發夷兵。若此戰破曹仁定襄陽,今後北伐中原,那更缺夷兵。故應大力提拔任用夷兵,使之漢化。多數名出身蠻夷的將軍,也就能多出數萬夷兵。”

荊州不是沒有多余的兵源,只是這部分人口從事生產關系長遠,能不動還是不要動為好。

見屋內五名軍吏沉默,田信也知他們放不下隔閡:“漢夷之別,怎及的上光復漢室之大業?若我軍敗績,荊南諸夷必為曹賊、孫吳所用,反為我害。不若早早接納,化為助力。”

董恢輕嘆:“某也明白這番道理,可諸夷無有深明事理者。聰慧者貪利不義,豪勇者蠻橫無知,彼無英雄,何益時勢?”

說到底還是看不上,不認為夷兵中有值得提拔、培養的種子。

對此田信稍稍沉默以示認同,又說:“此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再者,王侯將相本無種,屍山血海中,總能站起幾個豪傑人物,能充國家羽翼也不枉我等用心栽培。”

“為今之計,別無良策。”

董恢長嘆一聲拱手:“願聽田營督驅策。”

見這些留守軍吏同意,田信也不耽誤,當即讓這些軍吏取來軍書,翻閱營中夷兵档案。

總有那麽一些夷兵日常表現突出,會被記錄在冊作為獎賞憑據。

夷兵是沒軍餉的,激勵他們士氣的只有額外的嘉獎,這只是一筆小錢罷了。

一個營除去軍吏,軍士會有七百出頭,分左中右三個曲,或左右兩曲、前後兩曲,一曲兵力二三百人之間,並無固定的建制。

唯一固定的建制就兩個,一個是一營七百人,一個是將軍五部營,營以下的建制就相對靈活一些。

編制兩個曲,那就是大曲三百人;編制三個曲,那就是小曲二百人;另一個屯一百人是營部,功能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