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糧食

閏十月初八日,麥城。

兩軍五千余傷兵如今已痊愈千余人,繼續留在田信這裏勞作;傷兵陸續病故、崩潰求死減員也將近千人。余下不到三千的傷兵已基本穩定,等待時日休養就可。

五分之一的傷兵折損,田信依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別人能養活五分之一的傷兵,也會覺得不可思議。

現在田信竟然搶救回來五分之四的傷兵,遠近將校吏士無不稱嘆傳誦,使得田信魅力提升到二十五點。

大多數輕傷不妨礙行軍的傷員都已隨軍轉移,留在麥城的傷兵是喪失機動力的傷兵。

沒有這部分容易治愈的輕傷兵摻水,田信救治傷兵的功績更顯輝煌。

關羽、關平都派心腹軍吏來麥城學習田信救護傷兵的技巧,就連馬超也將堂弟馬岱派到麥城,以教授田信騎術、騎戰為名,來學習救護傷兵技巧。

許多田信的生活常識,是祖祖輩輩用生命凝聚的經驗教訓。

對這類經驗,田信也沒什麽好隱瞞的,總結內容編錄為冊,名叫《防疫救護》,傳授各軍。

戰爭方面,隨著鄧輔、徐祚收復夷陵城,荊益通道開啟,十月十八日時馬超就率所部乘船抵達沱水河口,不入江陵,直接前往臨沮駐屯。

讓田信遺憾的馬超所部的騎兵遠不如自己想象,本以為三千騎,最少會有五六千匹戰馬。

可馬超這裏是三千人,只有一千八百余馬匹,也就夠武裝兩個騎營。

不過這些馬匹多是母馬,並有十幾匹未閹割的神駿公馬同行,如果今後幾年沒有戰爭,馬超會在臨沮以北的山谷中繁育馬種。

江陵、荊南一帶氣候濕熱多水,不適合養馬;也就臨沮北面,漢水兩岸的山谷、丘陵適合養馬。

可馬匹五歲後才能騎乘作戰,等馬超在臨沮繁育出大量戰馬……不具備性價比。

而這一千八百匹馬,每月口糧就要吃黑豆近萬石。

再算上三千士兵的口糧,僅僅馬超三千人移鎮荊州,每月口糧支出約在米、粟、麥五千石、黑豆萬石。到明年夏收前,僅馬超所部的軍糧支出總額就有糧三萬石,豆六萬石。

這種軍糧極端窘迫情況下,荊南地區紛紛起兵的土夷兵陸續被關羽遣散回鄉。

自然不可能一聲令下就讓這些自發聚集的土夷兵空手回鄉,一般賞賜麻布或粗帛一匹,又或者讓這些土夷兵帶著戰利品回鄉。

荊南地區蜂擁而起的四萬余夷兵就這麽安撫回鄉,揀選其中健壯者萬余人成兵,分別隸屬於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

荊南四郡多出的這萬余夷兵,半年內口糧支出總額在十二萬石。

前後魏軍、吳軍降兵有四萬人,口糧較輔兵減半發放,夏收前軍糧消耗最少十五萬石,農忙時加餐,以十八萬石為準。

關羽、關平、田信、夏侯蘭、雷緒、龐林、郭睦、鄧輔、趙累各軍約有三萬六千人,馬匹約兩千,夏收前軍糧總額最少三十五萬石,豆二十萬石。

不計算官吏俸祿,僅僅半年內的軍糧消耗就在六十八萬石,豆二十六萬石。

荊州軍目前的儲備,已不足一月半。

軍糧儲備捉襟見肘,而又有瘟疫荼毒,年底稅租收繳工作幾乎無法進行,所以今年稅租免除勢在必行。

你不免除,要收就得全部收,不能厚此薄彼。全部要收的話,官吏走訪各屯、各鄉,會加速瘟疫傳播。

這種時候鄉邑、村落之間的走動越少越好,免除租稅已成必然。

那麽,冬月月底,荊州軍全員就要斷糧。

一個月半的時間裏能否湊集更多的糧食,已成了荊州軍目前最大的難題。

田信深深地為這個問題頭疼,更頭疼的是上述的軍糧硬性支出裏,還沒算陸議帶來的六千人,這六千人半年口糧六萬石。

自己是想在麥城種田,可斷糧在即,是老老實實挨餓苦熬,還是召集軍隊殺入江東就食於敵?

戰爭主導權已由糧食來做主,為了搶糧食而戰鬥,若絕糧則軍隊潰散。

田信苦思冥想之際,陸議率所部六千人轉移到夷陵城外的虎牙山,接納徐祚裹挾來的戰船,重新編練一支八千人規模的水師部隊。

水師兵員自然不能全用陸議帶來的人,黃權參與、負責水師籌建、編訓工作。

田信也來到虎牙山找黃權、陸議商量軍糧問題,益州乏糧不是秘密,荊州乏糧對孫權、陸議來說也不是秘密,如今沒什麽好隱瞞的。

擺在荊州軍面前路就兩條,一條是發兵江東去搶糧,就食於敵;一條是接受孫權的媾和,接受百萬石軍糧的賠償。

田信來虎牙山水寨時帶來了最新的軍情,向黃權、陸議通報:“曹軍收縮防線,近日徐公明已從宛城後撤至葉縣駐屯。田豫再次擔任南郡郡守,今宛城只有田豫部曲親隨百余人,郡兵不過三百,異常空虛。另江夏文聘只率部曲後撤到新野,江夏已全入孫權之手,孫權使老將韓當駐守文聘所遺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