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

襄陽,行宮。

劉備正挽著袖子與跟他等肩高的不倒翁練習互推,活動軀體。

最近在峴山觀察天象的虞翻、孟光幾個人終於下山,此刻都在邊上旁觀,孟光還觀察劉備的步伐變化,研究手腳之間的對應關系。

倒是虞翻只是看了兩眼就看明白了,還是活人劍的基本功,沒什麽好學習的。

劉備出一頭汗後才停止,又做了兩個回氣的舒緩套路後才真正停下。

他接住布巾擦汗,朝虞翻幾個人走來,詢問:“昭陽邑發行糧票一事,諸位如何看?”

五萬石份額的糧票初步發行,因積極兌換的原因,反響極好。

這讓許多人看到了另一種發財、補充國庫、軍需的捷徑,似乎可以用糧票、布票、鐵票、銅票通兌豪強、百姓物資,簡直是暴富捷徑。

如果一步到位,發型五銖錢票,豈不是更妙?

虞翻以漢易經博士的身份兼任夏祭宗長,跟田信方面關系很深。

不做猶豫,也沒什麽好猶豫的,虞翻聲音洪朗態度鮮明:“當依夏侯奏請,以詔令禁絕各郡縣效仿。敢擅自發票,以通兌為名,行強征之事者,誅首倡,流同謀,罷屬吏。”

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就擺在面前,劉備很是動心,又看孟光:“愛卿如何看?”

“回陛下,夏侯素來高瞻遠矚,今說有不妥,若強行發票,禍患自來,不可不慎呀。臣以為,陛下當深思、緩行。”

孟光聲音平緩說著揖禮,劉備越過許慈,又去看新晉升的博士胡潛。

許慈肯定是跟孟光一樣的回答,不會沾染這類涉及無數民生、物資的事情。

可沒有根基,野路子出身的胡潛也有堅持,莊重施禮:“陛下,夏侯貧困之際尚能視金銀為草芥,今富有千裏沃土,治下有十萬之民。自能坐懷不盜,秉公行事。若是郡縣做票行通兌事,勢必損公肥私,不利國民。”

見劉備有失望之色,胡潛跟著解釋:“昭陽邑軍民膺服夏侯,故夏侯發糧票,軍民信而不疑,亦無豪強之家敢於作祟。故看似便捷,實乃夏侯特事特例,諸郡如何能比?”

“唉……朕明白,只是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劉備走向涼亭,四位博士跟隨,就聽劉備說:“孝先也在信中詳細述說厲害,朕也明白昭陽邑‘船小易調頭’之理。只是北伐在即,若戰事相持,則不得不強征民間余糧。”

“朕之本意是以糧票通兌百姓手中余糧,待明年、後年,使百姓以糧票繳納稅糧。”

虞翻四人互看一眼,虞翻最先表態:“陛下,當世唯有夏侯能想到糧票之法,也最先收斂停手,可見以夏侯之賢尚要慎重,更弗論旁人。”

胡潛也跟著進言:“陛下,既要通行糧票互兌之法,不妨等夏侯施行數載,條律趨於嚴密後,再逐步擴展不遲。”

田信的陳公國肯定要另外擇址建立,昭陽邑完全就是南鄉郡的復辟,所以昭陽公主的封號還得換,封邑也要轉移。

現在昭陽邑的種種發展,依舊是大漢的,唯一不確定的是田信轉封時,會有多少軍民會追隨。

這也是田信在丹陽鄉落腳的原因,這裏貼近武當侯國,可以就近治理武當侯國……這才是真正屬於田信的封邑。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不是劉備騙人或者不夠信任田信,實在是南陽太過緊要,只要今後還是定都雒陽,雒陽五百裏半徑內幾乎不可能存在王國、公國,大一點的侯國都不能存在。

這是皇城畿內、近畿區域,是王領所在。

田信在昭陽邑施行三五年糧票制度,然後田信轉封,由大漢官吏接手昭陽邑……即南鄉郡的運轉制度。如果不出問題,逐步掌握,那再漸漸推廣到南陽郡,進而整個荊州。

現在連印刷糧票的技術都無,怎麽弄?

四名博士反對,劉備也就息了心思,連他們都反對,那派其他人去跟田信交涉,肯定說不過田信。

也只有這四名博士有底氣跟田信討論一些問題,其他人面對田信先天心虛。

大家做事要講道理,不講道理的話,豈不是跟孫權一樣了?

四位博士離去,張飛、龐林又聯袂而來。

對於夏侯獻,張飛大致上是滿意的,反正比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張苞強一些。

張飛滿意,妻子夏侯氏自然是情願的,婚事提上議程,最重要的是誰來代表夏侯獻求婚。

如果夏侯淵、夏侯惇還活著,自然是有面子的,可夏侯廉純屬一個擺設。

田信、關姬的主婚人是上公丞相諸葛亮、宗正陽泉侯劉豹,負責婚姻禮儀各項工作的是黃權、龐林,黃權是九卿之一的光祿勛,龐林背後是鹿門山,很是體面。

關羽的女兒有多麽體面,那張飛的女兒也要同樣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