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

江陵行宮,孟達帶著北府功勛軍冊抵達這裏,參與戰後敘功。

孟達飽含熱情而來,卻在紛紛擾擾的江陵遭遇各種冷落。

隨著這輪北伐的巨大勝利,江陵終於壓過成都,要改名為江都。

館舍之中,孟達與宗預商議未來的戰爭走向,內部新一輪的官職調整涉及範圍必然非常廣泛,而高層的官職交接也存在一些爭執。

這是路線問題,與孟達有切身關系的是田信的新職務。

關羽升無可升,由大將軍加荊州牧,也不需要再升;張飛升到大司馬,是戰爭中晉升最顯著的一人。

張飛晉升後,留下兩個職務,一個是司隸校尉,一個是車騎將軍;算上吳懿留下的關中都督,目前高層有三個空缺職務。

司隸校尉的職權是彈劾、糾察京畿範圍內的勛貴、官吏違法現象,三公以外皆在糾察範圍內。

這個職務給張飛,張飛此前在巴郡,後來出征,自然無法彈劾成都、江陵……江都的官吏。

在江陵稱帝,江陵自然是第三個京都,改名江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太子劉禪、丞相諸葛亮、衛將軍趙雲留守成都,是為了更好動員益州的人力、物力。

成都非都城,所以成都聚集的官吏、勛戚並不多,這些人隨著戰爭走勢明朗、優勢,開始向江都轉移,所以成都房價、地產行業很不好。

所以南郡郡守李嚴的官職名稱要改一下,京都所在,郡府長官不能稱之為守,應該用尹來稱呼。

而南郡規模在分割宜都郡後就顯得有些小,作為都城王畿所在,南郡規模擴大實屬必然。

隨著劉備抵達江都,南郡改為江都尹,李嚴運糧有功繼續擔任江都尹,宜都郡、襄陽郡、漢水南岸的江夏郡各縣都並入江都尹。

這個改制過程中,襄陽郡的築陽、山陰等鄰近武當的縣原本屬於南鄉郡,現在也一並歸入江都尹。

改制後,關羽留守江都,關平屯襄陽,張苞屯隨縣,馬超屯安陸,張飛屯方城,田信屯南陽。

就屯區來說,馬超、張飛的屯區還需要等開春後向外擴展,余下就田信與關羽的轄區最大,幾乎是以漢水為界。

而關羽的荊州牧實屬榮譽性質,荊州分出湘州後,就剩下南郡、宜都郡、襄陽郡、江夏郡、鄧國、南陽郡、義陽郡。

南郡、襄陽郡、宜都郡合並為江都尹,這是州牧無法節制的。

余下江夏、義陽還需要擴展、恢復,馬超、張飛的自留地,關羽不方便管;南陽、鄧國又是田信的地界,所以關羽這個荊州牧是沒權的。

關羽的權力來自大將軍府,所以荊州牧是個榮譽官銜,也不設立相關的治中、從事,連基本的州治所架子都無。

江都改制後,誰都不想弄個禦史台出來掣肘,所以繼續保留司空這個空架子三公,並無禦史台,也就沒有負責實際工作的禦史中丞,也沒有負責法律條款解釋、修訂的治書禦史,只有幾名隨駕糾察官員禮儀的侍禦史。

沒有少府,沒有大司農,也沒有禦史中丞、將作大匠……就連孟達的太仆也是徒有其名。太仆孟達並不會隨劉備回成都,而是留在江都負責戰車制造和馬政工作。

整個大漢的權力雖在劉備手裏,三公九卿裏只有光祿勛、太常卿、大鴻臚、宗正四個單位正常運轉,此外還有一個名為衛將軍,實際執行衛尉卿工作的趙雲;還有一個名為太仆卿,實際負責荊州車馬政務的孟達。

而重要的禦史台沒有建立,國家法律最高機構廷尉府也沒有……

這意味什麽?

意味著除了三公不糾察的司隸校尉幾乎獨掌官吏的糾察、監督大權!

張飛兼職司隸校尉時,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獨有的糾察大權,如果現在把這個職務搶到手。不求整治別人,起碼自己能睡個安穩覺。

進爭司隸校尉,退保關中都督,這就是孟達的底線,幾乎是眾所周知的底線。

宗預前來與孟達談話,就是要挑戰這個底線……把關中都督讓給田信,那未免太過恐怖。

田信幾乎可以甩開所有人,獨自從武關道進軍,橫掃關隴,無人能制。

怎麽也要等到南中方面平定,益州方面騰出手,大家一起出兵,功勛共享,大家都好過。

這樣戰後想當關中都督就當,其他人再攻伐中原、江東、河北。

等國家統一恢復太平,大家功勛相差不大,能平等共處,許多事情就好辦了。

如果讓田信一個人橫掃關隴……那益州方面正在做事、等待機會的人會氣炸。

本來從荊州方面調入益州就吃虧了,唯一立功機會就在關隴……南中那點東西還算不得多大功勛,沒幾個人看得上。

故宗預勸道:“南中隱患關系根本,此心腹之患,不可不慎。而陛下又有指示,希望陳公收復廣州、武昌、江夏諸地,此皆拱衛根本之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