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2/2頁)

可想到孫權可憐巴巴的樣子,諸葛瑾又有些舍不得。

諸葛瑾心思百轉,見馬良神態從容似乎已然有所決斷,遂問:“季常可是要?”

馬良露出禮貌性的笑容不做正面對話,轉移話題說:“武當兵主廟內也多有賢良講學,陳公賜字,乃道理二字,立意高遠非凡夫能解。據弟所知,其內有理科、兵科、律科、工科、農科、史科、及德科。”

諸葛瑾皺眉:“無有經科?”

“陳公認為六經皆史,六經學問分隸於史科、德科。”

馬良說著笑容苦澀:“虞世方身在孝期,兼任兵廟主祭,今歲夏祭也將在兵廟舉行。道理書院若建成,應會交由虞世方監管。”

一份千年基業,田信就這麽交給虞世方代管……這種慷慨信任,對士人來說是致命的吸引力。

恢復教育已經是漢帝國的主流認知,誰掌握教育,哪怕在野三十年,也能一夜之間擔任朝廷丞相。

原因無他,門人弟子遍布朝野是也。

中樞要職要爭搶,地方教育資源也要爭搶。

諸葛瑾也笑容苦澀,已然理解馬良的心緒。

更多的苦澀來自江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裏已經在為將來的教育做布局、規劃,江東的君主、同僚們又在想什麽?幹什麽?

如果馬良無法競爭尚書令,那就退一步回鹿門山,或在江都籌建太學,為今後做長遠打算。

回鹿門山,是跟龐家搶基業,再好的交情也會破裂;留在江都籌備太學,這是給大漢朝廷出工出力,雖有收益,卻難傳承百年。

而他退一步需要辛苦努力奮鬥的事業,虞世方留在武當為虞翻守孝時,田信隨手就轉了過去。

資歷、眼界到了馬良這個地步,自然明白出去自己創辦一個書院意味著什麽。

可如今天下動亂未定,你占多少荒山都沒人管……可師生從哪裏去找?

鹿門山自有傳承和招牌,不缺師生;道理書院幾乎是草創,講師來自軍吏階層,學員來自軍中舉薦的優秀軍士,還有軍吏子弟,後期還會擴大到軍士子弟。

哪怕道理學院再爛,也是有人講授學問的地方,有源源不絕的學生湧入,也有源源不絕的學生湧出。

一代代學生裏,總有幾個奇才會留任,提高學院的效率。

這兩個學院幾乎將周圍師生資源搜刮一空,現在除了舉辦太學還能網羅講師、學生外,再其他的人……很難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