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2/2頁)

是士家窮盡一切手段為夏侯蘭開辟道路,提供後勤;這是應田信要求做的,士家已經達成任務,田信自然要回報士家。

十二姓封君、八都尉,已經是出兵南中前最完美的設想;現在已經達成,若更進一步設立南府,這會增加朝堂與十二姓的根源矛盾,導致原來的設想失去執行余地。

如果設立南府,還想兼顧十二姓的利益,那麽就要放開十二姓掌控南府的渠道,讓他們有機會掌控南府。

可這樣的話,早晚必成禍害。

馬謖站了起來,拱手揖拜:“丞相,世無兩全法。還請丞相納謖之策,陳公失望,自有謖在。”

“這與幼常無關,執政在我,也瞞不過孝先。”

諸葛亮止步,手中羽扇擡起指著馬謖:“這樣,幼常去請夏侯將軍,此事由我來向夏侯將軍說明。待北伐成功,我再向孝先賠罪。”

大家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但切入點不同。

如果自己能一劍將甲士腰斬,也能百步穿楊,奔走山地如履平地……或許也可以執行嶺南的激進策略。

嶺南的策略實在是太過激進,激進的令田信都有些控不住場面,這才願意拿出嶺南兩萬戶稅租,為朝廷分流一批江東降臣。

這夥降臣打野戰、搞治理不怎麽內行,可收拾蠻夷,去搞征服、兼並,幾乎是當世一流。

嶺南有這批江東降臣,加上湘軍、日益壯大的漢僮仆從軍、封君、士家,才能在一代人、兩代人的時間裏完成對土民的同化。

這個過程也不復雜,漢僮一詞看似新鮮,不過還是姬周的國人、野人之間多了個過渡群體,算不得什麽創舉。

夏侯蘭又不是多麽功利的人,對南府掌控權並不執迷,何況南中又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就勢離開,返回嶺南也不算什麽壞事。

一千四百裏的鳥道征程,能走完,並保持建制戰鬥力……這已經是很大的功勛。

這個功勛不僅僅在於戰功,更在於維持了朝廷對南中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