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2/2頁)

過了始安,再南一點的氣候,就明顯不利於這支南陽籍貫為主的大軍。

南陽地區潮濕多雨,氣候與湘州接近一點,對嶺南氣候應該有一定適應性。

然而在配備防暑藥劑的情況下,依舊有中暑而死的情況,這讓田信很難受。

如果死於土人襲擊,可以歸類於軍事素質下降,警惕性不足……可在有預防情況下,卻死於中暑,這就不能再忽視大意。

孟達忍著內心激動,顫音詢問:“那公上意思是?”

“我會留南陽各軍修繕靈渠,事後,我將遣返南陽各軍,使之與家人團聚。”

這樣的話,北府八月遷移南陽府兵家眷的計劃也能宣告停止,節省大量的資源。

所謂的靈渠修繕計劃,只是重新疏浚河道,清理靈渠河道裏的砂石,增加水深,以方便今後船只往來。

這是個小工程,甚至不需要動腦子。

朝令夕改?

不,這是順應人心。

田信神色坦然,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繼續說:“子度公,軌車於嶺南開發並無大用。還請子度公移步武昌,在武昌開建木軌,以方便夏侯國轉運物資。”

夏侯國圍繞著武昌鐵礦建立,轄地方圓五百裏,如果以木軌連接夏口、武昌、夏侯國鐵坊,自能精簡運輸人力,提高效率,加速發展。

孟達面有難色:“公上,軌車原理簡易,恐敵國效仿。”

“無礙,曹丕大力修築軌車,雖方便魏軍轉運,也能方便我軍。”

田信正色回答,見孟達欲言又止的模樣,知道他不願意把這麽重要的技術分享給漢室朝廷。

如果有專利法案就好了……自己都有些不樂意,更別說有些小器的孟達。

可問題也在這裏,大漢帝國現在也用不上軌車。

皇帝在,中原大地修築軌車,加速物資運轉效率,能極大裨益北伐。將後勤,由不可能,改為可能;這是質的改變。

可現在皇帝不在了,今後一段時間裏,是要采取守勢。

守勢的話,中原大地修築軌車,等於幫魏軍修築。

益州、荊州的交通、運輸依靠長江,現在人力寶貴,哪有精力修築荊州、益州之間的軌車線路?

益州的北伐關中,大片道路是崎嶇山道,是陡峭棧道,能修築木軌的地段是碎片化的,雖有作用,但起不到絕對作用。

唯一有作用的是在南陽修築木軌,修好後,還不是方便了北府調兵、運輸?

別的不說,修一條鄧邑通向葉縣的木軌,曹丕肯定要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