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2/2頁)

一人略作思考:“朝堂內外浮於人事,政事相關奏疏寡少。”

新舊交替之際,伴隨著劇烈人事調整工作。

這是個不能報喜,也不能報憂的時間點,新舊交替之際,除非打仗或征收稅租,否則大家心思都不在政務上。

另一人回答:“公上,尚書台積累奏疏極多,或許不曾抄發、移交本府。”

這也是一個可能存在的情況,為了避免相關負面消息擴大,影響更多人;尚書台相關人員扣留了這類奏疏的原本,既沒有抄發給各府,也沒有移交給自己。

照例來說,此前大將軍府、丞相府、車騎大將軍府、征北大將軍府,都會收到尚書台的抄發副本。

各府的掾屬對相關副本作出處置後,再轉發回尚書台,由尚書台綜合四府、涉事單位的處理意見進行批準。

先帝基本不管尋常政務運轉,只抓中高層人事調動。

發展到現在,尚書台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運轉經驗,已經可以撇開皇帝,施行四府共治。

四府隨著新帝登基,也有了變化。

大將軍府是目前的執宰,關羽本人總攝尚書台事,理論上是尚書台最高管理。

其次是車騎大將軍張飛拜領大司馬一職,張飛本人參錄尚書台事,尚書台的謄抄副本要移交大司馬府,由大司馬相關掾屬進行政務批示。

征北大將軍田信轉任車騎將軍,依舊保持侍中身份,參錄尚書台事,征北幕府的幕僚改頭換面,成了車騎將軍府掾屬;陸議本人身兼三職:鄧國相、征北留守長史,車騎長史。

諸葛亮的丞相府不做變動,諸葛亮依舊‘同錄尚書台事’,保持與之前一樣的地位。

關羽眨動眼睛,尚書台也該進行調整了,起碼尚書台要透明一些,具體瞞報的奏疏……其中尺度的把握、鑒定權落在黃權手裏。

這個瞞報、篩選進行抄錄的權力是劉備給黃權的,由黃權擱置一些敏感的奏疏,不公布,也不進行處理,時機合適時再做處理。

黃權這裏會收容、扣留各種他眼裏不利於目前朝局和睦的奏疏,自然也會影響四府對實際情況的掌控。

顯然,新帝繼位之處,各地就有歸化的荊蠻、巴蠻選擇逃亡、避難,本身影響就很惡劣。

損失的稅租反而是小事,這種事情擴大後,會極大損害新帝的威信,也會刺激田信與朝中的矛盾。

相關問題很敏感,黃權選擇扣留,不予抄錄也是很正當的。

可尚書台裏,也的確該調整一下,自己終究是目前的執宰。

起碼,黃權瞞報了什麽,自己得要有大致的了解……危險的信息,自己要清楚,不能稀裏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