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

“陳公信乃水德之君,都督若期望於南山秋霖,恐要失望。”

長安城,長史郭淮從霸上軍營返回,與吳質進行戰前會議,一座巨大沙盤地圖就構建在桌上,範圍北起渭水,南至上雒;西從郿縣、上林苑至東邊的陜縣、潼關。

決戰場地就兩個,要麽在藍田關,即高祖破秦軍所在的峣關;再要麽在藍田北、杜陵、霸上塬、長安以南的廣袤、平坦的黃土塬上進行決戰。

郭淮嘴上說著什麽水德之君,心裏頭自然是將信將疑,並不怎麽相信這個說法。

雖然在經學家嘴裏,田信跟水德氣運是掛著的,田信的任何一仗都圍繞水系展開……可南方水網稠密,戰爭肯定圍繞水系展開。

可這種事情又不能不防,所以今年南山秋霖可能還會延遲。

雖然沒有專門的官方機構來統計南山秋霖詳細時間,可附近居民、守軍也有記憶,因為各地旱情,這幾年南山秋季大霖雨來的有些遲。

所以指望在藍田關把北府兵堵住,再借秋雨擊敗北府兵……有些不切實際。

兵力集結在藍田關,一旦決戰失利,或被北府兵打開缺口,那麽整個杜陵以南,聚集駐屯、布防在藍田、藍田谷、霸上塬的魏軍都將完蛋,插翅難逃。

郭淮只是找了借口,現在也不知道田信是五天後出現戰場,還是十天後。

田信來的越遲,那防守藍田關才有意義,意義才會越大;如果田信已經出現在武關道南面入口,那現在軍隊集結於藍田關……將非常被動。

一旦北府主力靠近,魏軍主力除了堅守、耗時間、等秋雨之外,就沒其他辦法了。

逃跑是不能逃跑的,一旦潰退,整個大軍會被全殲。

現在北府前鋒部隊已經圍困上雒,城是堅城,可如果等到北府主力抵達發起進攻,魏軍各部若坐視不管,企圖以上雒消耗、拖延北府兵寶貴的時間,那麽一旦上雒城被拔除,會造成魏軍前線各據點惶恐、動搖情緒。

軍法很可怕,可沒有援軍的困守,被當做棄子,對軍心、戰意的摧殘,也是很可怕的。

問題來了,上雒這座相對堅固的城池,能拖延北府幾天時間?

守城的時間越短,那證明北府還是那個北府,會造成各處防線戰意動搖。

秋風掃落葉,沒人想當落葉。

郭淮以水德話事,轉口就說:“我大魏上承土德,應在長安與敵一決生死。”

吳質有兩個作戰方案,一個就是固守藍田關,另一個就是在長安以南跟北府兵決戰,都有一系列作戰方案。

這個二選一的題,哪個選擇帶來的勝機最大,危險又相對較小,就選哪個。

面臨生死存亡,沒必要為了臉面之類的堅持、頑固,這種時候必須變通。

曹丕沒有任何鉗制,就將整個雍涼二州交給他,這種信任面前,戰術不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只考慮勝敗即可。

沒有其他可笑的因素幹擾決策,自然是擇優選取最佳戰術。

郭淮、吳質思考的側重點不同,郭淮以曹真長史的身份參加過鷹山之戰,見過北府兵的威風,更見過田信突陣時的英姿。

因此,對上雒城、藍田關的防守持悲觀態度,不認為這兩個重要據點能擋住北府兵鋒。

應該集結主力在後方,放任北府攻拔這兩個據點,拖延北府兵的時間。

這兩個據點堅守的時間越長,那北府進攻的欲望就越迫切……否則南山大秋霖落下,北府兵再能打,天災面前,也要折掉三分之一。

只要北府兵部隊脫節,以己方絕對優勢的騎軍,興許能打一場類似長平、殽之戰的殲滅戰!

人呢麽,總要有點夢想,光被動防守,早晚被北府兵砍死,得主動反擊。

可放棄藍田決戰,等於放棄地利優勢。

話又說回來,藍田谷的地勢走向,導致戰場寬度狹隘,對防守有很大的利好。

北府如果進攻,要拔除一個個據點,每次投入兵力有限,一個營的兵力,要面對三四個營的遠程打擊,正面廝殺的魏軍也有充分輪換、補充的余地。

可對面有田信啊,縱橫交錯的山谷裏,只要北府兵突破一路,就會重演漢中、陽平關之戰。

陽平關那樣的天險面前,幾乎守軍可以高枕無憂;可劉備突然帶著部隊潛行,翻山越嶺出現在陽平關背後,然後據山自守,反倒輪到魏軍需要攻堅、攻山。

直到曹操帶著主力進入漢中,依然要面對這個問題:怎麽才能攻山,擊潰據山而守的劉備主力。

劉備據守,就把魏軍拖到崩潰。

劉備帶著益州軍可以打出這種戰術,田信帶著北府兵能不能打出來?

作為鷹山之戰、漢中之戰的親歷者,郭淮有足夠的信心,幾乎可以判斷堅守藍田關,藍田關決戰的戰事走向:藍田地區投入的兵力越多,極有可能被北府兵突圍、反包圍,重演為第二個陽平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