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

漫漫武關道,繼觀星樓一眾人遷移關中之後,每天都有南陽地區變賣家宅、產業的士民向關中遷徙。

李基拄著一條齊眉棍走在前頭,拐過山腳見下一處亭社,不由駐步喘息。

他身後,孤寡的嫂子牽著一頭駑馬,馬背兩側的背簍裏是兩個小女兒,半大的兒子就牽在她手裏。

李基當年給嫂夫人一家置辦的產業如今也都變賣給了南陽郡府,郡府開具了只在武關道亭驛系統使用的糧票,還有金票。

帶著糧票,就能在沿途亭驛換取口糧和住宿;而金票更簡單了,拿著不同面值的金票,就能在關中兌換相應的新五銖錢。

金票分發,是由田紀親自監管、施行的;發出去多少金票,都得漢室朝廷買單。

田信曾答應每年給朝廷六百萬新幣,今年的六百萬還沒有調運。

整個南陽原先規劃的府兵駐地、屯戍區內的田宅、林地,都已陸續折算由南陽郡府贖買。

這是一筆很龐大的財富,會優先扣除給每年給朝廷進獻的六百萬新錢。這連續幾年的六百萬五銖錢,顯然無法衡量南陽地區的府兵財富。

朝廷若不支付這筆贖買府兵田宅產業的錢……那也好辦,從今後南陽郡的稅租裏扣除,什麽時候還清這筆欠賬,就什麽時候把南陽的民政、稅政交給朝廷。

這已經是最後的底線了,關系府兵家庭的私人財富,容不得商量。

亭驛裏,李基主動打水,先給侄兒洗臉洗手,與周圍遷移的士民討論著關中,普遍有著美好的憧憬。

遷移隊伍裏,以府兵家庭為主,產業由南陽郡守以略低於市價的價格贖買,所以府兵家庭復變輕裝趕路。而普通的士人、百姓就倒黴了,他們的田地、宅地根本就賣不上價錢,只能賤賣給南陽郡府。

其他留守士民即便想買,受限於爵位,也無法乘機擴張。

不像府兵,有田氏家族兜底,玩了一個‘轉移支付’,即使留守府兵遷徙關中後能保住財富,也給朝廷挖了一個不得不跳的大坑。

普通百姓就算有遷徙關中過好日子的想法,但不容易說服家人一起冒險。

跟隨府兵遷移的,主要是士人家庭為主……不管是南陽大族分解來的士人,還是兗豫二州逃難遷移的士人,這些南陽的優質人口自然清楚今後關中意味著什麽。

天下各州各郡都有可能在戶籍上吃虧,而京畿的戶籍絕不會吃虧!

雖說京畿裏多有驕橫權貴,可法制也是深入基層的,能保證普通市民的各方面權益。

而在地方上……這些都是隨機數,來一個勵精圖治的好官,能過一段好日子;可好官不常有,多是不幹人事的庸官。

貪圖關中籍貫的好處,以及關中的長遠發展,士人家庭積極遷徙。

哪怕一路乞討跑到關中,也能活出一個人樣來。

因此,南陽地區的優質人口就這樣大規模流失,並帶動了部分普通百姓跟著遷徙。

李基沉默寡言,聽著這些遷徙士人的討論。

這些士人高談闊論情緒激動,似乎是出遊踏青的,不是逃難的。

人離鄉賤……這種愁緒也沒見幾個人有,普遍有一種正在賭命,還極有可能賭贏的喜悅之情。

而這些人討論的焦點,正是南山。

南陽南陽,山南水北謂之陽;南陽地區,就是南山之南的這片區域。

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南山之北的關中大地,大家都飲南山水,一衣帶水啊,理論上南陽也該歸入司州才對。

如果能促成南陽並入司州一事,今後天下穩定,再回南陽養老,歸葬祖墳不遲。

聽著這些人討論,李基則在憂慮自己的命運。

在嶺南殺了太多人不算什麽大事,一次清除到位,可以避免以後數百年的仇殺、爭執。

問題是自己把周魴給砍了,還是當街攔住車駕砍死那種。

陸議沒到嶺南之前,這場案件涉及北府舊人復仇殺死江東降將,十分敏感,也就壓制不判。

陸議不怕這種棘手的事情,剝奪他的軍階,將他遣返關中。

若不能復起,僅靠手裏的金票……也就能置辦鄉下田宅,生活尚且艱難,更別說成婚、光大門楣。

若是能復起,會有軍階配套的軍田、宅院,軍階補助,從此生活無憂,還有出頭的機會。這樣手裏的金票就能做發展資金,做一些生意。

生活艱難,必須牢牢抓住復起的機會。

要出人頭地,還要把侄兒送進南山學院,也要給兩個侄女找體面人家,不能嫁給鄉野粗鄙之人。

就在李基為個人命運、家族命運籌謀的時候,江都大將軍府裏的關羽將手裏的茶壺摔的粉碎。

代表田紀來上表的郭攸之駭的面皮僵硬,如坐針氈,趕緊起身躬身長拜:“大將軍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