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

未等候多久,侍中向寵就領著虎賁攜帶半年內的《起居注》入見,呈送《起居注》,由諸葛亮、黃權、廖立一同審閱。

每一日的起居注內容長短不一,當日皇帝做的事情少,記載內容就少;若是當天舉行宴會,或者皇帝求學聽講,與博士胡昭有問答、討論,這些內容都會記錄在起居注。

最長的一日,也就是大將軍、丞相交割執政權柄的那日,起居注足有三千余字。

出乎黃權的預料,起居注看著沒問題,可細細推敲卻有極大問題。

比如皇帝這段時間前往永樂宮問候太後的頻率,有著明顯的提升;在去年,皇帝隔三岔五去一趟永樂宮,而今年一開始,保持著一日早晚兩次問候的記錄,每次都會在永樂宮陪太後吃一頓飯。

因此待的時間,正好是一頓飯的時間。

看著,沒有問題……可太後的永樂宮就是一個孤伶伶的宮室,即外圍一個大院墻就是宮墻,內部的永樂宮宮殿,就是一個規模稍大的台閣集合體。

換言之,期間皇帝與太後一起用餐時,胡氏不僅在永樂宮中,還在同一個台閣建築群裏。

所以,要清白的話,皇帝是清白的,就是每天早晚過來陪太後吃飯,聊聊天,解解悶,沒有什麽問題。

而且還風雨無阻,堪稱孝道典範。

只是呢,其中還有一個胡氏,這就成了洗不白、不能洗的棘手事件。

黃權此刻已經沒有了看法、立場,現在真的是說什麽都錯。

諸葛亮、廖立則各有思索,都有些疑惑。

記錄《起居注》的這批人難道就真的不怕死?

或者,記錄《起居注》的這些人,根本不知道永樂宮裏還有個胡氏?

正因為不知道,所以就正常記錄;等到後面察覺風聲時,已經來不及掩飾,更不可能修改之前已經入档封存的《起居注》。

諸葛亮臉色真的不好看,沒想到皇帝如此的勤勉,毫不掩飾。

廖立整理思緒,收拾面前的《起居注》書冊,提議:“丞相,孤證難立。或許去歲新春時,陛下也是如此勤勉的侍奉太後。我以為,不妨徹查《起居注》。”

這下,黃權臉色也變的很難看,事情發生過一回就算了,現在還要翻原來的就档案,江都公卿、百官們的臉面還要不要?

反正去年這個時候,廖立還在湘州賦閑,他的女眷自然不可能入宮。

就算他在江都,北府一系又因為吳班的事情不跟太後往來,所以妻女犯不著過年時去給太後恭賀新春。

至於之前與皇後走動……更簡單,皇後長樂宮有三營府兵充當衛士,不存在這類隱患;後來衛士撤走,皇後自力更生,反倒斷了與皇帝的往來,自然不會影響當時出入長樂宮的女眷名聲。

諸葛亮有所察覺,似乎知道了廖立的意圖。

很快,向朗、黃權也有所察覺。

《起居注》這種東西,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如果不查也就罷了,真要徹查,裏面有的是有趣的內容。

就現在這種形勢,徹查《起居注》,那順藤摸瓜,得弄死多少人才能消停?

是的,徹查《起居注》,一定會引發其他的大案、要案。

向朗、向寵眼巴巴望著丞相,眼神裏滿是祈望。

而一邊的廖立老神在在,從查起居注開始,他就已經算是達成目的了,所差的無非推波助瀾。

論殺人,大將軍、丞相都是好手。

一個敢殺,不屑於那些人的性命;一個慎密,一旦動手能肅清幹凈,不留尾巴。

真的,現在皇帝、劉琰、胡氏之間的這點事情,查到底也死不了幾個人。

可把起居注翻開,交給相府掾屬、禦史台的禦史們一起徹查、研究……若是宋公大將軍執政,大家做事有分寸,不會窮追猛打,會留點余地。

大將軍執政時,保住皇帝的體面,就能保住先帝的體面。

基於這一原則,半年前徹查《起居注》,大家手下留情,也不會查出什麽東西來。

現在不一樣,太多的人想要從皇帝身上找缺點,以成為今後的進身之階。

別說就事論事,極有可能小題大做。

廖立開口提議徹查,但沒人響應、接話,仿佛沒聽到,似乎廖立本人就沒說過這話。

不覺得尷尬,也就隨意翻閱手裏的《起居注》。

感謝紙張的流通,若是竹簡,禦史們會極力壓縮每日的記錄內容;後續謄抄時更會進一步用詞匯含義更豐富的字詞來描述、記錄,進一步壓縮每日記錄的文字、內容。

一卷竹簡五百個字,一張紙就能寫二百多個字,高下立判。

所以過去這三年時間裏,《起居注》的內容是很豐富的;禦史記錄、謄抄時,也就會注意一下避諱、語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