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旨意下(第2/4頁)

太妃既看重薛娘子家世人品,又深知她和瑤光投契,覺得要是能把薛娘子勸得隨瑤光出家,那再好不過。

太妃一說,薛娘子自然是願意的。

她再沒想到瑤光真有出家這一日。她原以為怎麽也得等到端王娶了側妃再加一堆小老婆,忙亂個一二年,其中要是有“上進”的姬妾,等端王有了新寵,瑤光便可以再請求去。

哪能想到雷厲風行,再過上幾天就要去靈慧祠了。

出家這事她和瑤光籌劃已久,此時天隨人願,但不好將喜色流露出來。

太妃見薛娘子答應了,還有些怕她其實並不願意,反而攜著她的手說了許多女子出家的好處,又許給她一千兩的出家銀子傍身。

再接著,太妃著人去靈慧祠先行供奉,去瞧瞧那是個什麽所在。

聖旨下得這麽倉促,恐怕靈慧祠即便有心,能為瑤光準備的房舍也會多有不足之處。不管怎麽說,先整理得能住人了再慢慢收拾吧。

另有一條重要的,就是去打聽靈慧祠管事的人性情如何。

瑤光將“出家”作為階段性目標後和薛娘子一起做過功課,兩人將京城遠近由女冠主持的道觀寺廟都列出來逐個討論過優缺點。

靈慧祠緊鄰著皇家寺廟太清宮,供奉的是一位統領北方五大水系的水神娘娘,叫做“碧水元君”。靈慧祠雖不及太清宮歷史悠久,也有百余年累積,初代觀主是太清宮第十四代掌教真人的一位師妹。(瑤光當初聽到這一節立刻想到王重陽與林朝英。)

太清宮建在在京城東郊四五十裏的麒縣梨溪山上,始建於前朝顯聖年間,後又多次增建,在前朝崇輝年間已經達到鼎盛,乃是北方第一大道觀。太清宮院落櫛比鱗次,文彩輝煌,遠看如仙山上瓊樓玉宇。

太清宮現任掌教道士周真人是先皇敕封的“紫陽真人”,現任著道錄司掌印之職,據說很有些神通。

至於靈慧祠,雖也在梨溪山上,但香火不旺,現任觀主是位老郡主,比老皇爺還高一輩。便是太妃也得叫一聲“姑母”的。

靈慧祠的優點和缺點同樣多。優點很明顯,有和太清宮的香火情,還有老郡主坐鎮,就算沒什麽香火,但也算是二等的皇家寺院了,一不必擔心有不長眼的人欺辱,二不必擔心寺院主持打個幌子其實是做皮肉生意的——不少寺院收留了些貧苦女子,明著是清修的地方,實則和秦樓楚館無異,至於寺院中的女冠、尼姑是不是自願的,主持用鞭子敲打一頓,管叫你大喊“我自願的”。

靈慧祠的缺點也同樣明星。老郡主觀主八十幾歲了,但身體還很好,有這麽一位年老輩分高的觀主在頭上壓著,想必去了之後不會過得太自由。搞不好還要規定你早上幾點起床做早課,再給你規定今年考試必須過幾門什麽的。

瑤光是奉旨出家,自然不用操心道士資格證的事,但也不能太水了,總得學點東西。

她是經歷過我大中華文化圈的應試教育的人,對於應付考試有豐富的經驗,再說,有薛宮正這位家庭教師同吃同睡的經歷,她對任何考試都有信心。

太妃見瑤光得了聖旨之後精神頭很好,一聲沒哭,還打發人去買了考道士資格證的各種書籍,終於放下心,又開始為瑤光選揀帶去出家的人。

像瑤光這種身份高貴的,出家時雖不至於像公主們出家那樣有大批隨行人員,但盡可帶幾個伺候的人。

王府中上上下下的奴才這時都知道韓良娣要出家去靈慧祠為安慈太後祈福祝禱的事了,私下議論紛紛,斕曦苑的這幹人更是愁得連強顏歡笑都笑不出了。

其余人還罷了,紫翎翠羽兩個大丫鬟十分為難。她們已經是太妃給了瑤光的,按理說是必得跟去的,但這兩位青春年少,又從小在綺羅堆裏長大,單是想到出家後鮮艷衣服都穿不成了就難受。

她們自從去了斕曦苑,心境就一直起起落落。主子和王妃別苗頭的時候為主子憂心,主子受到太妃寵愛的時候為她開心,沒開心幾天主子去了綠柳莊,她們也得跟著去鄉下,主子在鄉間住了幾個月太妃時有賞賜,她們又覺得還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希望,誰知轉眼間就出了“路匪”!

好不容易熬到王妃自個把自個給作完蛋了,主子也終於回王府了,端王爺也回京了,大家都以為這下該過上紅紅火火的小日子了,人人揚眉吐氣——就算後面娶了側妃又如何?誰能比我們主子呢?伺候王爺、太妃的時間最長不說,情分也是獨一份的,連原配王妃都給幹趴下了,別說新娶側妃,就是再娶的正妃,只要不傻得跟前面那位王妃一樣就不敢跟我們主子別苗頭!

眾人都歡歡喜喜等著水漲船高從此跟著受寵的韓良娣吃香喝辣呢,誰知道,哢嚓嚓一陣焦雷從天而降——萬歲爺下旨讓韓良娣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