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馬皇後

朱元璋如今的處境很微妙,一方面四面皆敵,另一方面各方敵人都在互相牽制,朱元璋又是個悶聲發大財的,所以,暫時還算是獲得了修生養息的機會。

之前朱元璋入主應天之後,舒雲就建議搞屯田,朱元璋也覺得屯田是個好主意,就開始施行了,那時候舒雲剛生下朱標,沒多久又懷了朱樉,因此屯田的事情,朱元璋自然是交給了手下。

等到舒雲身體恢復了,都已經是第二年的春天了!這會兒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下面又開始哭窮。

朱元璋對經濟上的事情如今已經比較依賴舒雲了,幹脆就將賬本什麽的都帶了回來給舒雲看。

舒雲之前在滁州的時候就開始推廣四柱記賬法,因此賬冊其實還算是比較明晰的。舒雲稍微看了一下,就知道這個就算有些出入,出入也不會大,幹脆便開始詢問屯田到底是怎麽個屯田法,她之前懷孕,哪怕非常健康,等閑也是不會去人多的地方的,免得出了什麽岔子,所以,她還真搞不清楚屯田是個什麽情況。

看過賬本還有原本官府的田冊之後,舒雲才算是搞明白怎麽回事了!

應天這個地方當年既然曾經被東吳,被東晉都當做過首都,後來在此建都的朝代也不少,雖說都很短命,但是,這裏畢竟早早就開發起來了。像是別的地方屯田,或許多半都得開荒什麽的,而應天這邊,的確有不少土地因為各種原因在田冊上變成了荒地,實際上呢,這些所謂的荒地並不荒,而是被那些富戶豪族之流勾結官府變成了隱田,省得還要交稅。

但是朱元璋帶著人進了應天之後,自然是按照原本的田冊重新造冊,於是,這些所謂的荒地就被算到屯田裏頭去了。為了利益,不管是那些富戶豪族,還是諸多的官僚,都是啥事都幹得出來的。朱元璋的性子,下面的官員也了解一些,最是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那種,但是,荒地跟熟地的產出能一樣嗎?

所以,這些人互相一勾結,這些熟地雖說被算進了屯田裏頭,也讓那些被安排來屯田的軍戶耕種,但是上交的糧食,卻是按照荒地來算的。這個數量還很不少。

朱元璋如今事情多得很,雖說他精力充沛,但是他現在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軍略上頭,其他的事情,那是真的管不了那麽多,所以,他壓根沒發現什麽不對。朱元璋家裏兄弟姐妹多,一年四季,喝稀的都是吃不飽的,除了給地主家裏面做佃戶之外,他們家也偷偷摸摸在山裏頭開荒。鳳陽那個地方,土地是有名的貧瘠,一直到朱元璋當皇帝了,老家的那些同鄉們還跑到應天找他這個皇帝打秋風呢!沒辦法啊,就算出了個皇帝,也不能讓他們的土地長出更多的糧食,還是要餓肚子啊!

所以,朱元璋看賬冊真沒看出什麽毛病來,舒雲雖說沒親眼見過,但是找人問過,又叫下面人出去看過之後,就搞明白了其中的把戲,她自然懶得為這些人遮掩。了解過明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大明之所以淪落到那個地步,一方面是天災,更重要的就是人禍了。人禍裏頭吧,有一樣是朱元璋要背鍋的,那就是大明的宗室問題,這年頭又沒什麽計劃生育,這些宗室又沒有什麽權利,因此閑著沒事就是生孩子唄!

正經的皇帝那一脈倒是代代子嗣艱難,輪到這些宗室,一個個可勁地生孩子。有了孩子,國家就得掏錢養著,要爵位,要封地,要田產,這些宗室只要不胡亂插手地方上的事情,那麽,下面的官員一般也會給他們行方便,因此,他們自然是大肆兼並土地,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敢幹,大量資源被他們占去了,下面的百姓自然就要吃虧了。

但是還有一半就差不多是完在這些所謂的士大夫手上了,一個個名聲也要,利益也要,嘴上喊著不與民爭利,實際上他們所謂的民就是他們這些士大夫。對皇帝說祖宗家法,不肯皇帝出海,不肯皇帝收稅,自個跟那些豪商勾結,大把大把地撈錢。皇帝花一點錢就在那裏天天彈劾進諫,自個家裏頭卻是啥也不能缺。

清官名臣也有,但是,那都是數的過來的,許多所謂的名臣,都是吹出來的,拿著皇帝,拿著政敵刷名望,別人的名聲臭了,他們自個的名聲也就起來了。

舒雲對於這些所謂的名臣並不感冒,或者說,她對所謂讀書人的氣節壓根信不過,宋朝對士大夫算是夠優容了吧,但是最後又是個什麽光景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舒雲其實是很想要制定出一套比較完善的監管體制的,可惜的是,在這個時代,很多事情她可以引導朱元璋去做,自個卻是沒辦法的。

舒雲將其中自個發現的貓膩跟朱元璋一說,朱元璋果然勃然大怒,這種亂世,讀書人要說值錢也值錢,要說不值錢,那真的是算不上什麽。那些當地的什麽大戶豪族,實際上當初元人在的時候,也是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砧板上的魚肉,這年頭,真正靠得住的,還是槍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