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馬皇後

朱元璋想要推行的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其他人根本拗不過他,另外就是這會兒大家也沒覺得朱元璋拿出來的法律有什麽問題,百廢待興的時候,大家資產都有限,而且,朱元璋兵強馬壯,已經有了席卷天下的氣魄,既然如此,何必為了百年後的事情跟他爭執呢?何況,也沒理由爭執,田稅該收,士人官員也能免去一部分稅負,雖說換了個方式,但是總比元廷那種強盜強吧!所以,收點田稅又怎麽樣呢?

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幹掉張士誠和方國珍,尤其是張士誠,咱們是吳王,你那邊居然也敢稱吳王,實在是太不給我們老大面子了!當然,大家是絕對不會想是張士誠先稱王,之後才是朱元璋的,其實張士誠後來就改了國號為周了!

不過,不管有理沒理,只要找個說得過去的借口就行了!跟方國珍相比,明顯是張士誠那邊更有價值,所以,先找他麻煩沒商量。

張士誠呢,小聰明是有的,但是缺乏大智慧,看他之前做的事情就知道了,他那點地盤,按理說嘛,弱者是應該抱團對抗強者的,他卻是跟陳友諒聯手想要吞掉朱元璋,後來還跑去攻打劉福通,劉福通的地盤甚至跟張士誠不接壤,人家遠交近攻,他跑去打劉福通,自個壓根是得不到什麽好處的,還平白留了個大把柄給了朱元璋。

原本對張士誠,朱元璋並不怎麽重視,本來想著派下面人過去也就是了,結果打臉的事情來了,朱文正帶著自個的一幹心腹手下投降了張士誠,臨走之前,還命人將王氏還有自個的妻兒一塊兒接走了。

朱元璋簡直是暴跳如雷,他自覺自己對這個侄子仁至義盡,要不是他,朱文正如今就是個鄉下的野孩子,哪裏能夠有如今的生活。朱元璋自個稱王了,朱文正也被封了侯爵,他是朱元璋唯一還活著的侄子了,朱文正早就打算好了,等到自個做了皇帝,幾個義子,起碼也是個國公,朱文正之前立下的功勞不小,封個王爺不為過!

想得很好,架不住這個侄子心思歪掉了!朱文正覺得自個委屈,覺得自個憋屈,得到的封賞配不上他的功勞,又有王氏各種不甘心,加上手底下的人也有一些小心思,因此,朱元璋這邊派他做先鋒打頭陣,他才開拔呢,就利索地帶著人投降了!

張士誠也是要惡心朱元璋,將朱文正就擺在朱元璋攻打他這一方的必經之路上,朱元璋這個暴脾氣,還有什麽好說的,也不管下面人的勸阻了,直接自個親自帶著兵馬出征了!

朱文正也是失心瘋了,當年攻打江西,他的確有功,用兵確實頗有心得,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用兵之道,大多數時候看的還是堂皇大勢,逆勢而行的也有,卻多半沒什麽好下場。朱文正之前作為先鋒出征,手底下真心跟隨他的能有幾個,張士誠把他往前頭一放,也是為了防止他是詐降,所以,不光沒給他多余的兵馬,還叫人在一邊監視,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算是有十二分的本事,又能發揮多少呢?

所以,朱文正即便費盡全力,也沒能守住城池多久,最後直接被生擒了下來。沒辦法,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和養子,其他人可沒這個資格處置他。

朱元璋對於朱文正的選擇自然是無法理解的,他直接叫來了朱文正,問他為什麽要背叛。

朱文正卻是一聲不吭,他其實後來就後悔了,但是他這樣的年輕人,就算是後悔了,也是不肯說出來的。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心中就沒有什麽怨氣了,實際上,他其實依舊心懷怨恨。只是,理智告訴他,這些怨恨有些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

朱元璋本來就是愛憎分明的人,他一向覺得,自家人最可靠,最能夠理解他。就像是打完了陳友諒之後,朱元璋先封賞了常遇春他們這些手下,沒有第一時間重賞朱文正,他覺得朱文正對此應該能夠理解,畢竟,常遇春他們是外臣,厚待他們,也是做給下面人看的,只要你們為我朱元璋效力,那麽不管是高官顯爵,還是金銀珠寶,那都是應有盡有。

而自家人嘛,就不一樣了,要的是實惠,現在先壓一壓,回頭一塊算一下,其他人也沒話說!

朱元璋打算得挺好,誰能知道朱文正壓根不領情呢?這會兒還死倔著不吭聲,朱元璋氣得簡直要殺人。他勉強按捺住自己的殺意,忽然想到,舒雲曾經說過王氏的事情。朱元璋猶豫了一下,幹脆叫來了王氏。

王氏嚇壞了,她本來就是個目光短淺的婦人,對於許多事情都是搞不清楚的,一聽說別人功勞沒有自個兒子大,就得了比自個兒子更大的官,更多的賞賜,就心中不平。她根本不知道如今天底下的形勢是個什麽樣子,朱元璋早就不是曾經那個因為家裏沒飯吃,只得自個跑去出家做和尚的小叔子了!朱元璋早就是一方諸侯,手握生殺大權,除了元廷之外,其他的諸侯如今都已經不是他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