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馬皇後(第2/6頁)

如今的稅制還是比較簡單的,等到以後,搞階梯稅制,從個人收入裏頭按比例征稅,估計到時候,就有許多人要肉疼了!當然,這應該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起碼現在這麽做時機還沒有到。

但是,朱元璋對此已經是非常滿意了,尤其,這個稅,是每年都要交的,這都是錢啊!他甚至琢磨著,是不是幹脆取消所有人的納妾特權了,不過想想還是算了,別人也就罷了,那些跟著他的老兄弟們,總不能太委屈了。

後世史書上都說朱元璋誅殺功臣什麽的,實際上,真要算一下就知道,朱元璋自個死的時候,都七十了,以前那些開國功臣,大多數年紀比朱元璋還大,人生七十古來稀,尤其戰陣上頭難免有些陳年傷勢,這等將領,原本就沒幾個長壽的,他們活不過朱元璋,也算不上朱元璋的錯,不是嗎?他真正下手的,也就是胡惟庸,藍玉,李善長那些人,看這些人做出來的那些事,跟造反區別不大,死得也不算冤枉。

實際上,大多數開國功臣其實混得還不錯,當然了,因為靖難之役,又有一批功臣站錯了隊,倒是叫那些靖難的功臣上位了,然後也有一批被邊緣化了,留在了南京,這才是讓人覺得開國功臣裏頭似乎許多都沒了蹤影的緣故。

朱元璋這個時候其實還沒有準備就定都應天,他還是比較崇尚秦漢的,因此,也在考慮著定都長安,當然,長安目前還沒到手,所以就先在應天過渡一下。

既然不打算定都應天,那麽,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會大肆搞基建,徐達那邊剛剛打下了開封,他就直接坐鎮開封,主持北伐大事了。

舒雲留在了應天,做了皇後之後,她也已經培養出了一批人手,許多事情可以交給這些人去掌管,她只需要負責決策,還有提出一些思路就可以了。

發明創造什麽玻璃,肥皂什麽的,舒雲並不著急,等到天下太平之後再拿出來也不遲,算是給皇家增加一點財富來源。實際上日常用品看起來利潤微薄,但是規模要是大了,那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最重要的是,這種行業其實能夠帶動不少就業。

舒雲如今要做的,就是規範朱元璋治下的經濟體系,朱元璋對於商稅什麽的不理解,舒雲可是知道,商稅真要是征收起來,會是一個多麽可怕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開放口岸,開啟海貿。方國珍當年起兵的時候,就是帶著一幫海匪,擾亂海運和漕運,弄得元廷無法將南方的糧食財富順利通過漕運和海運運輸到北方,造成了不少的損失。方國珍已經投降,但是他那些手下可是跑了不少,這些人如今直接搖身一變,變成了海盜,經常上岸打劫。朱元璋忙著北伐,哪有空管這些海盜,一開始的時候,就是想著禁海,讓方國珍那些余黨邊城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舒雲卻是勸阻了他,海盜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很難禁絕的,這年頭,一些大型的商船,有的時候,都是不吝於做幾回海盜的!如今這個世界,海貿已經相對比較發達了,沿海一帶,也有不少海商,因此,舒雲直接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傳令沿海地區,但凡是抓到方國珍余黨的,就可以得到海貿許可證,憑借這個許可證,就可以進行合法海貿,要不然的話,就得花大價錢購買這種許可證,而且這種許可證還得年審,要是查到你走私或者是偷稅漏稅什麽的,就得吊銷證件,處以巨額罰款。

許多人為此唉聲嘆氣,覺得朱元璋簡直是掉到錢眼裏去了,但是其實還是有許多人對此是比較歡迎的,有沒有官方支持,對於海貿來說,也是有著一定影響的,別的不說,應天,姑蘇如今生產出來的許多布料錦緞,比起前朝的時候一點不差,甚至質量更好,產量也更多,要是沒有官方的許可,這些是不會隨便出售給這些海商的。

如今,不需要花錢,只要借助他們的渠道,抓幾個人而已,就能得到為期達到三年到五年的許可證,還能免掉年審,這就非常劃算了,因此,沿海一帶的海商一下子就行動起來了。

這些人做海上的生意,原本就跟這些海盜打過交道,對於他們的落腳點也有些了解,因此,沒有花費多長時間,方國珍的殘黨就一一落網,僅有很少數的人最後隱姓埋名,不知道逃到什麽地方去了。

舒雲趁機開始開放了沿海港口,重建了海關,朱元璋也不提什麽禁海的事情了,他其實也有些忌憚這些海商的勢力,因此,一方面對於海商進行監管,另一方面,又下令工部自個造船,優先造戰船,回頭可以通過戰船運輸兵力北上,防止元廷逃竄到高麗那邊去。等到北伐成功,解決了蒙古人之後,這些戰船也可以改造成商船,出海經營。當然海關保留一批戰船也是有必要的,可以打擊走私,防範倭寇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