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馬皇後(第4/6頁)

而現在,不要打仗了,比那個時候更加舒適的生活就這麽到來了,誰還能生出多少鬥志來!一個個這般一想,也就泄了氣!

朱樉一時間並沒有搞清楚這些蒙古貴族到底是個什麽想法,不過,他也不著急,他的耐心這些年也慢慢磨出來了,橫豎他現在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因此,許多事情並不需要立刻就做,他盡可以慢慢來。

大明那邊,對於朱樉的封國也非常上心,主要是朱元璋將這裏當做了一個試點,一些在國內不怎麽好搞的改革,放到草原上,幾乎啥問題也沒有,只要看成效就可以了。

雖說內務府在草原那邊注入了大量的投資,弄得朱元璋有的時候都有點心疼,不過現在看看,這些錢花的是值得的,草原開發的潛力的確非常大,只要能夠抑制住土地的荒漠化,那麽,草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個巨大的寶庫。

其實就目前來說,朱樉那邊雖說還沒有開始真正盈利,其實也快了,那邊已經建起了一整套羊毛加工產業,然後還有煉鋼廠之類的重工業,隨著日後草原上農業的發展,還會有相應的農產品加工業的出現,那裏很快就能變成一個資源型的工業國,朱樉的財政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了,原本是草原養不活太多的人口,現在已經變成人口嚴重不足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樉那邊也在一邊鼓勵移民,一邊鼓勵生育呢!

對於朱樉那邊的經營模式,其他有志於建設自己封國的皇子公主對此也很感興趣,所以,很多人都保持了與朱樉的聯系,像是朱棡這樣很有經濟頭腦的,還拿了自己的私房錢跑去投資,獲利很是豐厚。同時呢,他也在吸取朱樉那邊的經驗教訓,就等著回頭自個上去的時候來做個參考呢!

朱元璋和舒雲也參考著草原那邊的情況,對自己的一些計劃進行微調,許多成功經驗,中原這邊也可以照著來嘛!

像是草原上那邊,幾乎就沒幾個科舉出身的文官,差不多全是從軍中挑出來的,或許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問題,但是往後嘛,也就知道什麽事情應該怎麽辦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草原上許多事情其實沒那麽復雜,解決起來也比較簡單粗暴的緣故,即便出了什麽岔子,也比較容易挽救。

不過呢,那邊識字率低也是個問題,想要讓那裏真正融入到漢族的文化圈子裏頭去,教化其實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朱元璋就琢磨著,幹脆讓那些文臣人盡其用,挑一些人帶著他們的學生什麽的,到那邊去搞教化好了!

原本朱元璋以為這事是個苦差事,沒人願意去的,但是最終發現,居然還是有幾個人比較積極的,甚至,消息傳到民間之後,還有一些佛道人士居然也起了心思。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這事其實也是他的鍋!儒家嘴上喊著溫良恭儉讓,但是本質上來說,其實是個極富攻擊性的學派,要不然當年董仲舒也不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然,在這個年代,任何學派想要生存下去,都需要帝王的支持,原本儒家已經占據了統治性的地位,但是現在呢,因為社會的變革,一些早就消亡的學派居然也有了死灰復燃的趨勢,甚至是儒家內部,也有人偷偷摸摸地在先賢的書籍中,開始尋找起能夠解釋現在這個社會變化的依據來。

嗯,別的不說,民間原本雜家還有法家的書賣得不錯!更讓儒生們氣惱的是,還有人在外頭公然宣稱自個是墨家學徒了!其實這些就是牽強附會的,正兒八經的墨家現在壓根找不出來了,墨家的學問可能留存下來了一些,但是墨家的理念,到了現在,還有誰能繼承呢?要知道,有幾個人能背叛自己的階級呢?

而作為皇帝,朱元璋的態度卻非常曖昧,朱元璋覺得,誰能幹就用誰,你也是啥也不會,光是一肚子聖人文章,我要你作甚,回家專心做學問好了!朱元璋要的是能幹實事的人,不是喜歡排除異己的嘴炮!

到了這個時候,儒家這邊呢,要不就要學會變通,讓自個變得更加有生命力,要不呢,就是擴大自個的基本盤。因此,一部分比較理想主義的,覺得大明的百姓不好忽悠了,其他地方的百姓應該還成吧!因此,朱元璋一說,很快就有人報名了!

而佛道之人呢,道理也差不多。別看朱元璋做過和尚,就以為他對和尚佛祖有什麽好感了!舒雲琢磨著,皇覺寺估計都要悔青了腸子,他們這些教派,原本是有著扶龍庭的傳統的,結果一條真龍落魄的時候在自家的地盤落腳,然後呢,他們有眼不識泰山,把人當做是蹭吃蹭喝的,不光沒有好好對待,還直接將人趕出去討飯,嗯,佛家不叫討飯,叫化緣,但是那種災荒時候,人們自個都吃不飽,會給和尚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