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紅樓謝皇後(第5/6頁)

舒雲忖度著林海之所以會跟榮國府聯姻,也正是因為上面幾代人都死得太早,林海在文官那邊也找不到太多助力了,這才不得不與賈家聯姻。而賈代善呢,之所以答應這個,也是發現自個兒子是沒法繼承自己在軍中的勢力了,後代也只能讀書科舉,才能維持門楣。一家有學問,一家有勢力,珠聯璧合啊!

林海剛開始入仕的時候,應該得過賈家一些助力,可能不會太多,但是應該是有的。結果呢,賈代善死後,賈家壓根沒有利用上這層關系,別的不說,林海一個探花郎,要是願意幫著賈家TIAO教下一代的孩子,哪怕不自己親自教,引薦幾個得力的先生總不是什麽難事。賈家那些子弟,不說考出個進士出來,多考幾個秀才舉人,沒什麽問題吧!結果呢,賈家的家學,就是個所謂的老儒賈代儒管著,這位本來也就是在家學裏頭混飯吃而已,自個功名也就是那個樣子,自己的孫子都沒教導好,何況是學生呢?以至於家學到了最後,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是學堂了!

就算是林海過世了,林家的親族那邊呢?那邊也是時代耕讀傳家啊!結果呢,一家子目光短淺,壓根想不到這一層!為了吞沒林家的家產,仗著國公府的勢力,將林氏宗族得罪得不輕,在讀書科舉這事上頭,林家能幫著賈家?做夢還差不多!

一般勛貴人家當地頂多也就是地方上頭的豪強出身,大多數根本原本就是泥腿子,像是賈演賈源兄弟兩個,當年在金陵的時候,原本家裏還算是有個幾十畝的田地,但是呢,先是遇上了天災,朝廷不光不賑濟,還要一味橫征暴斂,兄弟兩個父母接連病逝,為了給他們治病治喪,都花了不少錢,最後,家裏的地也保不住了,還欠了一屁股的債,這種債說九出十三歸都是良心價,因此,兄弟兩個幹脆不還了,直接帶著一些同樣活不下去的族人鄉親,將那些上門要債的狗腿子痛揍了一番,就跑去參加義軍了,後來聽說TAI祖那邊有了些起色,想著那位好歹是同鄉,以前也是正規軍隊裏頭出來的,不像是其他那些所謂的義軍,其實就是土匪,總要靠譜一些,然後就跑過去投奔,這才有了後來的家業。

這樣的人家,想要棄武從文談何容易,他們要從文,怎麽著也得考個舉人吧,要不然,靠著家世恩蔭都比這個快一些,可問題是,那些世代耕讀的人家,家傳科舉的諸多竅門,都不能保證家裏的子弟都能考中舉人,他們這樣的人家,還找不到這等好老師呢!至於進國子監什麽的,呵呵,蔭生都是跟蔭生混在一塊的,那些先生對這些恩蔭的子弟也有些歧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種環境之下,還能夠保持上進的,那真是不多!

另外,現在勛貴人家其實還沒幾個考慮著要轉文呢,他們更加想要的就是繼續把握兵權,而不是讓子孫投靠到文官的陣營裏頭去。就像是文官瞧不起武將一樣,武將們還瞧不起文官呢!

問題是,他們就算是有再多的本事,皇帝不用他們,那一切也就是白搭。就這麽多的資源,一幫子勛貴要爭要搶,互相之間難免會有些齟齬,時間久了,就算是真正的親戚,那也要鬧翻了,何況原本就是硬湊起來的所謂世交。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時候叫世交,拉開了距離之後,那就是窮親戚。有錢的親戚會覺得窮親戚總是來打秋風,特別討厭,而窮親戚呢,也會覺得自家之前也闊過,要不是被他們搶了自己的機會,自家未必會落魄。

如此一來,自然各個勛貴之間就會分裂開來,可以各個突破了。

倒不是司徒家的人過河拆橋,實在是兵權什麽的長久處在一個勢力手裏,很容易會出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雙方著想,大家都應該再退一步。司徒旻覺得,這些勛貴要是願意效忠自己,老老實實放棄兵權,或者說是,不要長久地染指兵權,將大靖的兵馬變成他們一家的兵馬,那麽,朝廷願意給他們一定的尊榮,就算是想要恩蔭後代,朝廷也能接受。但是呢,他們要是一個個死攥著兵權不放,那就不能說是開國功臣,反而很有可能變成亂臣賊子了!司徒旻可不希望皇權被這些具備兵權的勛貴所制衡。

如今勛貴之中,四王八公這個級別的還算是可以,就算是被邊緣化了,依舊在朝堂上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一些底層的爵位不怎麽高的,如今長輩去世之後,兒子能夠承襲的爵位要再降上一等,有的要是皇帝對他們沒什麽好感的,甚至要降三等,一些爵位不高的,這一降爵,爵位差不多就到頭了,剩下個什麽輕車都尉,雲騎尉之類的勛爵,壓根就拿不出手,所能得到的爵田自然也要進一步縮水,要是再沒個實職,想要養活一家子老小都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