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陳阿嬌(第3/6頁)

而這些罪名堆到劉徹面前,自然是讓劉徹怒火中燒。如果田蚡死了,劉徹自然會遷怒他人,就像是當年淮南厲王劉長死了,文帝直接將一路上不敢給劉長吃飯的官吏都殺了一樣,但是問題是,田蚡沒死,劉徹心裏頭就永遠留了一根刺。

田蚡呢,市井裏頭長大的,之前也是得意忘形,連讓劉徹將武庫那邊騰出來給他擴張丞相府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但是等他清醒過來的時候,就知道自己這次算是栽了,一時半會兒壓根不敢再出現在劉徹面前,只能跑到自己姐姐那裏訴苦。

王太後也是已經發覺,劉徹這個兒子是靠不住了,她是個有著旺盛的權欲之心的女人,根本不可能安安心心在長樂宮做她的皇太後,她要做的是另外一個呂後,再不濟也得是另外一個竇太後,而不是如同薄太後一般,連自己的兄弟都無法庇護。

因此,田蚡這邊進來哭訴,可謂是火上澆油,而王太後當初答應了竇太主的事情還不能不履行,真要是她將竇太主給涮了,說不定回頭竇太主就能立馬大嘴巴到將她手裏關於王太後,王家還有田家的把柄全丟出去,再在劉徹那裏添油加醋一般,田蚡估計還得進去一趟。

另外就是,在漢室政壇上頭,信義其實非常重要,你要是在這種事情上頭信用破產了,那麽,王太後還想要在長樂宮發號施令,那就沒幾個人樂意聽了。

因此,哪怕心中不甘,王太後也得履行對竇太主的約定,因此安撫了田蚡一番,讓他回去消停一些,別的不說,起碼要做出一副閉門思過的模樣,等到劉徹這邊氣消了,自然罰酒三杯,給個台階下一下,再鍍個金什麽的,也就復爵了。

然後,王太後就找來了劉徹,說起了立太子的事情。

劉徹對此非常反感,畢竟對一個還比較年輕的皇帝來說,立太子感覺就跟咒他去死一樣。但是呢,王太後的理由也很多,高祖那時候也不喜歡劉盈,但是為了穩定後方,確保自己就算是有生之年不能橫掃天下的話,後面還得有個合適的繼承人繼承父輩的事業。而文帝進京之後沒多久,也直接立了先帝做太子。

先帝登基沒兩年,也立了劉榮,之後劉榮被廢之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立了劉徹!前頭幾位先帝都是如此,那麽輪到劉徹,卻這般拖延,難免要叫下面人心不安。

劉徹還想要耍無賴:“我如今就這兩個兒子,這太子的位置,本來就是他們的,不是他們,還有誰呢?”

王太後嘆道:“你也知道,你如今就這兩個兒子,你要是現在如同先帝一般,一下子十幾個兒子也就罷了,但是,皇長子劉衍既嫡且長,你都不肯立,朝臣也就罷了,阿嬌怎麽想,你姑母怎麽想,竇家怎麽想……這些都是問題啊!”別看王太後說了中肯話,但是實際上還是在給陳家竇家上眼藥。

王太後之後直接隱晦地表示,橫豎現在就算是立了太子,太子在太子宮中也只能是讀書,真的要將自己的手伸到朝堂上,起碼是五六年之後的事情了,到那個時候,你要是還沒有其他兒子,那就真的沒太多辦法了,兩個兒子之間年齡差距過大,所謂國賴長君,幼子登基,將來是會面臨很多問題的。

別的不說,劉徹登基的時候,先帝都親自給劉徹舉行過冠禮了,結果怎麽著?到最後,太皇太後足足壓制了劉徹五六年,劉徹才算是有了喘息的余地。

王太後有的話根本沒有明說,總之,先立一個太子當備胎,等到了那個時候,多做多錯,總能夠找到合適的理由的。甚至,就在這皇宮裏頭,難道劉徹這個皇帝,對一個黃口小兒都沒什麽辦法嗎?

而劉徹心裏頭卻知道,事情根本沒有王太後所想的這般簡單,皇後這些年在民間的名聲可以說是越來越高,尤其,隨著造紙術和雕版印刷術的傳播,在士大夫這個階層,舒雲的名聲幾乎已經被推到了一個被神化的地步。

想想看吧,東漢時候,改良了造紙術的蔡倫是個宦官,是個被幾乎所有的臣子“另眼相看”,在劃分奸佞之人的時候,永遠會被預留一個名額的宦官,而且這位還不是那等比較清廉忠誠的宦官,做過不少不法之事,但是就因為他改良了造紙術,一直青史留名不說,還能夠在當時一直保持了一個比較高的名望,還以宦官之身被封了侯,並沒有引起朝堂上的任何質疑,由此可見,紙張的出現根本就是一件大殺器。而調版印刷術對於文字學問的傳播同樣有著不亞於紙張的功效,兩者疊加,在某些學派那裏,舒雲的名聲已經直追自家學派的祖師爺了!

而在底層百姓那裏,因為豆制品,豆油的出現,還有面食的發展,舒雲在底層百姓那裏,也具備著很高的聲望。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作為皇後,哪怕出了半點問題,回頭竇陳兩家那裏要是提出了什麽疑點,那麽,劉徹就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