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陳阿嬌(第4/6頁)

皇帝並不是真的至高無上,皇權也並不是真的那麽高不可攀,大漢開國也就七十來年的時間,開國那會兒的事情還是有人記得的,當年賈誼來了一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此一來,若是做皇帝的有了什麽罪過,是不是也要來個漢失其鹿呢?

劉徹壓根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只是,換個角度想,就像是當年文帝與民生息,至今民間依舊懷念文帝一樣,而若是舒雲一直是皇後,那麽,民間百姓自然也會繼續感念漢室的恩德。這般一來,劉徹勉強算是說服了自己,他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立太子吧!”

立太子這種事情,雖說肯定多半是皇帝做主,但是呢,對外也是要做個面子的。就像是文帝當初來了個三讓一樣,如今呢,大家也都效仿這一位,很多時候,要有個謙讓的姿態出來。

劉徹因此先是對外放了話出去,然後自然就有一幫人體察聖意,上書請立太子,劉徹意思意思地推回去了,第二次呢,劉徹的語氣就顯得有些欲拒還迎起來,等到了第三次,劉徹就表示既然你們大家都這麽想,那麽,就立皇長子為太子吧!

實際上,劉徹曾經有些陰暗地想過,要是他繞過皇長子,改立次子劉循做太子,椒房殿那裏會是個什麽反應,不過真要是那樣的話,只怕朝堂上就要掀鍋了,又不是長子有什麽缺陷,所以立次子,你這樣根本就是不講規矩啊!因此,劉徹有些遺憾地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老老實實立了劉衍為太子,然後呢,給劉衍配齊了太子宮中的各種屬官,當然,也預留了一些名額給了舒雲這個皇後,這些以後就是太子的班底了。

舒雲對於太子宮中的屬官什麽的,一時間也很難安排,怎麽說呢,劉徹這一朝的許多名臣,要麽就是已經嶄露頭角了,要麽呢,就是還是個孩子,這些人裏頭,大多數出身在這個時代,都不能算是高,可以說,幾乎就沒有現在那些公卿列侯之家出來的,一般都是出身底層,來路更是五花八門,現在讓舒雲將這些人找出來,但是沒有相應的際遇,他們真的還能如同歷史上那樣,有著相當的能力嗎?

另外,舒雲對於什麽名臣這種事情,其實是嗤之以鼻的。很多時候,並非因人成事,而是時代造就了英雄。劉徹那一朝,之所以有那些所謂的名臣,實際上是有著相應的歷史原因的,若是換了一個環境,他們未必能發揮出相應的實力來。

舒雲更想要做的是,如同後世科舉一般,挑選出合格的官吏,形成一個如同後世一般,專業的官僚階層出來。而不是像是現在一樣,大海撈針一樣讓那些能臣脫穎而出。

因此,舒雲幹脆沒挑什麽太子屬官,反而是叫家裏頭挑選了人出來給劉衍做伴讀,然後呢,將自己編撰的教材放到了劉衍必學的科目裏頭,然後挑了一些在這些上頭具備一定素質的官員,問劉徹討了幾個博士的編制,讓他們教導劉衍還有那些伴讀。

至於更多的,舒雲便沒有插手了。老劉家教導兒子還是有一套的,太子也不是養在深宮婦人之手的樣子,他可以出宮,可以在上林苑實驗自己的執政思路,許多事情都可以做。漢朝教導太子,可不像是後世,給太子劃了一個圈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實際上,漢朝的太子,除了不能謀反,或者是幹一些通常意義上比較犯忌諱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那就是隨你怎麽折騰了!

劉徹立了太子,似乎朝堂上也因此清靜了不少,田蚡在家閉門思過,為了防止讓劉徹想起他的那些混賬事情來,田蚡連上書都不敢了,老老實實呆在戚裏,幾乎沒了多余的消息。

田蚡這個原本過於跋扈的國舅不吭聲了,劉徹趁機清理了一下朝堂,那些被田蚡舉薦上來,卻沒有什麽實際才能的,直接被劉徹找了由頭罷黜了,至於換成什麽人。呵呵,劉徹自個也是個最遠也就跑到過河東自家姐姐那裏的,能知道民間有什麽賢才,還是靠著提拔以前那些臣子,另外就是朝中一些老臣乃至列侯什麽的舉薦了。

舉薦這種事情,其實是有風險的,倒不是政治風險,而是道德風險,因為對方萬一做了什麽不合適的事情,舉薦的人雖說不至於同罪,卻要擔上一個識人不明的名頭,之後呢,想要舉薦自家的子侄,那可就有些困難了!

不管怎麽說,朝堂上清理過一番之後,風氣為之一清,劉徹呢也舒心了不少。

當然,劉徹這邊壓根沒來得及舒心多長時間,惡心他的事情就來了。

匈奴人那邊喊著要報復漢朝撕毀了和親協議,然後,原本就處在漠南的幾個部族直接就開始襲擾長城一代。尤其如今剛剛過了秋收,百姓已經將糧食交過租稅之後,收入了自家的糧倉,準備貓冬了。北地苦寒,冬天的時候風雪很大,沒有足夠的糧食和柴火,是無法度過這樣的寒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