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陳阿嬌(第6/6頁)

漢朝這邊底子厚,如今還撐得住,橫豎以前的時候,就沒怎麽指望過北地的賦稅,但是匈奴那邊有些撐不住了。

遊牧民族的經濟可比農耕民族脆弱得多。匈奴人光是靠著自己牧馬放羊,那是養不活自己的,因為草原上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

說白了,草原上民族的興起都跟氣候有關系,從戰國的時候開始,中國整體氣候就開始轉冷,如今算是小冰河時代的開端,草原上三五不時地就有雪災,有的時候還會有蝗災,每一次的災難,都會給匈奴人帶來很大的打擊。

匈奴人西征的話,西域那些小國都是一些軟柿子,很容易就能搶到足夠的糧食,牲畜,奴隸,還有其他的財富,能夠讓匈奴人過得比較滋潤。

可是如今對漢朝作戰,長城之外已經是堅壁清野,他們根本什麽都搶不到不說,損失還很大,尤其匈奴人的大軍出征,就得帶著足夠的牛羊作為軍糧,而這些牛羊也是要吃草的,長城外頭那點草場,用不了多久就要被啃得幹幹凈凈。

雖說現在的人不懂什麽叫做可持續發展,但是本能還是讓他們繼續這麽做,就像是獵人打獵不會捕捉懷孕的母獸還有幼崽,山林裏頭砍伐也得注意節制一般。說是先王德政,實際上這就是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道理。

匈奴人也是一樣,他們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可能徹底破壞草場的,草場退化,對他們來說,就是比雪災,火災更可怕的災難,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再在這些地方放牧,甚至得繞著走才行。而如今這般,顯然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心理底線。

因此,漢人這邊大家積極出戰,匈奴那邊,諸多貴族已經開始喊著要回去了!

匈奴人雖然也講面子,就像是他們送到漢朝的國書總是要比漢人的國書寬一寸一樣,但是他們更重視的還是利益,在聽說漢人國內有一個國王叛亂,結果一天就平定了之後,頓時,一些貴族愈發開始鼓噪起來。

匈奴人打仗,那恨不得是傾族出動,當然,後方也會留幾個部落,免得其他一些遊牧民族,比如說什麽丁零人,小月氏人,還有什麽鮮卑人,烏桓人什麽的冒出來偷偷摸摸占領他們的草場,然後發展起來。

如今呢,為了報復之前漢人撕毀了和親條約,匈奴人在長城這邊已經丟下了不少人命,雖說許多是奴隸,但是,匈奴各個部族也是有所損傷的。

如今一聽,漢人在國內還保持了相當的兵力,回頭要是也抽調出來,壓上邊境,回頭匈奴人還不知道要損傷多少呢!

軍臣呢,這會兒也是生出了退縮之心。匈奴人對於單於的要求就是要能帶著他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當年冒頓單於呢,最大的功勞是戰勝了東胡人,稱霸了草原,而之後的老上單於卻是將目光看向了西方,通過對西域的掠奪,保持了匈奴人一直以來的優勢地位。

而軍臣單於其實原本並不受老上單於喜愛,但是呢,匈奴那邊往往近親結婚,這也導致了老上單於幾十個孩子,但是真正活下來的根本沒幾個,小一點的壓根不是軍臣單於的對手,伊稚斜當年倒是挺受老上單於的喜歡,但是年紀畢竟小了點,要不是伊稚斜受到了王廷那邊母閼氏的保護,手裏頭也有足夠的人馬,軍臣單於早就找個借口,將伊稚斜幹掉了。

最主要的是,軍臣同樣沒什麽孩子,如今活下來的就一個兒子於單,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長大,因此,萬一於單活不下來,伊稚斜就是確認無疑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同樣講究血統的匈奴貴族們,無論如何是不能讓伊稚斜被軍臣幹掉了。

軍臣呢,這會兒已經是騎虎難下,不過,他很快有了禍水東引的心思,幹脆直接表示,右賢王伊稚斜不是一直掌控幕南嗎?所以,由伊稚斜留在幕南繼續教訓漢人,而軍臣呢,就打算帶著本部人馬還有其他一些部族準備準備,然後去西征了!

軍臣這完全是將伊稚斜當做傻瓜,但是呢,伊稚斜還只能認了。這些年軍臣對他嚴防死守,一直想要抓住他的把柄,好削去他的勢力,伊稚斜已經憋屈得很了。幕南這邊,伊稚斜還是有些舊部的,如今正可以抓住時機,恢復實力。至於跟漢人對抗的事情,呵呵,那就意思意思好了!

匈奴這邊勾心鬥角,長安那裏,舒雲已經命令少府制作出了一批高橋馬鞍還有馬蹄鐵,先將羽林衛裝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