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2頁)

臨出戰前,李淑拜別丁太後與李泓。

丁太後年齡大了,拉著李淑的手哭了好一會兒,最後道:“我膝下只有一兒一女,如今我年齡大了,經不得大喜大悲之事,你萬萬要保重身體,莫讓我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淑道:“母後放心。”

李泓眼圈微紅,掩面喚了一聲長姐。

程彥道:“母親放心去吧,華京有我和舅舅呢。”

李淑笑了笑,拂了拂程彥的發,道:“我與你說的話,你要放在心上。”

程彥點頭。

母親是何等精明的一個人,知道自己走後,崔莘海必有動作,怕她應付不來,叫她與李斯年去梁州尋番薯,等她尋到了番薯,母親也該還朝了,還朝之後,再與崔莘海清算。

眾人送一身甲衣的李淑出宮殿。

宮道上,李淑翻身上馬,丁太後又追了出來,哀聲道:“你、你一定要回來,莫與鎮遠侯一般。”

聽到鎮遠侯三字,李淑眸光驟冷,丁太後抓著她的馬韁,淚流滿面:“你們當兵的,總是說馬革裹屍還才是將軍本色,以前我總覺得這句話不吉利,可事到如今,我也顧不得吉利不吉利了。”

“你縱然回不來,身體也要回來,你若鎮遠侯一般,我就拖著殘軀去邊疆尋你,十年,二十年,也要將你的屍骨尋回。”

“只求你可憐可憐你的老母親,莫叫我一把年齡了,還要去尋你的骸骨。”

丁太後的眼淚止不住,李淑長眉微蹙,看了一旁的程彥。

程彥上前,紅著眼睛去拉丁太後。

戰場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絞肉機,任你英雄蓋世,還是權傾天下,在戰爭面前,不值一提。

誰也不知道,一旦上了戰馬,還能不能策馬還家。

所以每一次見面,都是最後一次。

李淑目光掃過丁太後李泓與程彥,一揚馬鞭,英氣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宮道上,馬蹄聲如雷震,掩去了丁太後放聲大哭的聲音。

李淑自上了戰場後,哪怕頻頻有戰報傳回,丁太後也懸心不下,未出一月,便瘦許多。

李泓為了哄丁太後開心,想盡了辦法也是無用,最後只得去找程彥。

程彥原本準備聽從母親的話,與李斯年一同去梁州尋番薯——崔家畢竟掌有兵權,李斯年那裏不知什麽緣故,一直遲遲沒有得手,這種情況下,她也不好在華京多待。

但丁太後這種情況,讓她打消了盡快去梁州的念頭,每日除了培育新苗外,便陪著丁太後說說笑笑,如今過了半月,丁太後的心情才好上一點,也能吃得下飯了。

李斯年見此,便又催促程彥,讓程彥去梁州。

程彥揉著眉心,道:“眼下外祖母根本離不了我。”

月色皎皎,李斯年斜斜看過來,涼涼道:“崔振波很是謹慎,我不敢保證,是我先得手,還是崔家先行動。”

程彥道:“崔振波的生母在清河郡,我給姨丈送了信,讓他好生看護。”

李斯年眸光輕轉,道:“小翁主頗有長公主風範。”

——一樣的狠辣果決。

程彥道:“她在崔家受監視,在我姨丈家也是監視,沒甚區別。”

其實也是有區別的,最起碼她姨丈不會給崔振波的生母立威立規矩,每日好吃好喝奉養著,比在崔家做個上了年齡用來威脅兒子的妾室好多了。

李斯年笑了笑,不置可否。

程彥看了一眼李斯年。

說來奇怪,之前李斯年對她的事情盡心得很,很多事不用她開口,他便已經提前辦妥了,近日也不知道怎麽了,在崔振波的事情拖沓也就算了,甚至還叫她查出他隱隱與薛家的人有聯系。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李斯年這把劍太鋒利,稍不小心,便能反噬用劍之人。

程彥不動聲色道:“你晚些得手也沒甚麽,姨丈並未跟隨母親出征,清河郡與華京不過十日距離,我大可寫信給姨丈,讓他提前增兵來華京駐防。”

許清源養府兵的事情,李泓原本極為忌諱的,經李淑開導之後,才放下對許清源的戒備處罰,甚至還將府兵的事情過了明路,特賜他擁兵勤王之權——用來制衡掌京都兵馬的崔家。

李斯年手指輕扣著桌面,若有所思道:“從清河郡出兵,即使不眠不休也要十五日,且清河郡的戰馬耐力足,但速度遠不及京師戰馬,他們的行軍速度,可比不得崔家直接從皇城外的鈞山調兵圍城。”

“小翁主,你讓他來增援的主意,怕是不大好用。”

“是不大好用。”

程彥冷眼打量著李斯年,道:“滎澤鄭家、武陽薛家、夢溪林家、華陰楊家,你說這些養有私兵的世家,願不願意見崔家一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