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4頁)

李泓不大喜歡嬌柔女子,他所寵愛的宮妃公主們,多是性格直爽,模樣漂亮的。

老黃門便依著他的喜歡,說著鄭孟君。

左右他也沒說瞎話,鄭孟君性子潑辣,與程彥有一拼,模樣也是這一代鄭家女兒裏最為出色的一個。

就是不知道,李泓問起鄭孟君是什麽意思。

李泓並非貪花好色之人,平日裏臨幸的,來來回回也就那幾位宮妃,有朝臣嫌他妃子少,上書讓他選些良家子充盈後宮,他只說大夏連年戰亂天災,他身為天子,當做表率節儉,至於宮妃什麽的,能省便省了。

次數多了,朝臣們便不再往他宮裏塞人了。

如今一時興起問起鄭孟君,別是想收為己用吧?

轉念一想,老黃門又覺得不大可能。

李泓嬪妃裏最小的人是薛妃,如今也二十了,比李泓小個十幾歲,每每留宿薛妃寢殿,李泓時常覺得自己作孽。

薛妃尚且如此,鄭孟君比薛妃還要小,年齡與程彥差不離,李泓怕是不會動這種念頭。

多是要指給皇子的。

這般想著,老黃門聽李泓道:“比老五小一些,也好。”

老黃門眼皮跳了跳,向身後小黃門使了個眼色。

小黃門見此,忙端著酒壺下去換酒。

李泓又道:“坐在程夫人旁邊的,便是程大姑娘吧?她今年多大了?”

老黃門想了想,道:“程大姑娘快十八了,名喚程怡莊,是程家人的心頭肉。”

程家哪怕出了個駙馬爺,門楣在華京城也算不得顯赫,程彥與程家人的關系又一直淡淡的,不大走動。

正常來講,老黃門是不會了解名聲不顯的程怡莊,偏偏李承瑛瞧上了程怡莊,明裏暗裏沒少跟老黃門套關系,讓他尋到機會,便向李泓說李承瑛與程怡莊的事情。

老黃門並不看好這門婚事。

莫說李承瑛沒有封王,縱然李承瑛是個普通皇子,程怡莊的身份做他的側妃也夠嗆,如今李承瑛又封了英王,在戰場上也立了不少戰功,性子比以前穩妥不少,如今李泓又看重他,他娶個高門顯貴的貴女做王妃,問鼎太子之位並非難事。

偏李承瑛鉆了牛角尖,非程怡莊不娶。

老黃門只得試探著在李泓面前道:“程大姑娘的三叔曾與英王殿下一同參軍,在戰場上頗為照拂英王,還救了英王殿下一命。”

李泓笑了笑,道:“他是臣子,護主乃是他的本分。”

“倒是老三,在戰場歷練一番後,性子少了幾分輕狂。”

老黃門摸不準李泓心思,只應著李泓說話。

李泓話頭一轉,問道:“程大姑娘年齡也不小了,怎麽沒定下親事?”

若是平常百姓家的女兒,十八歲不嫁人,便要交稅了。

老黃門斟酌著說道:“原與楊家二郎訂了婚,後來程老夫人鬧了那麽一出,楊家便退了婚。旁的世家見程老夫人那個性子,便也不敢結親了。程家雖不顯赫,可也是詩禮人家,又不願讓程大姑娘低嫁,便一直拖到了現在。”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承瑛橫在那。

李承瑛做事不掩飾,尋常人家見程怡莊是李承瑛看上的人,誰還敢去結親?

說到這,程家也是硬氣,一直咬死不松口,李承瑛見程家態度堅決,也不敢主動找李泓,讓李泓賜婚。

一來二去,便耽擱到現在。

李泓想起宮人說起李承瑛的那些風言風語,不覺眉頭微皺,思慮片刻,道:“程大姑娘是好的,只是被她的祖母耽誤了。”

老黃門道:“可不是麽。”

“別說程大姑娘了,程家的其他姑娘,也鮮少有人攀附。”

李泓頷首,捋著胡須,道:“程大姑娘的三叔既然救了老三,那朕便給他們一個恩典吧。”

老黃門斂眉,眸中閃過一抹喜色。

李泓道:“將李斯年叫過來吧。”

老黃門連忙讓人去請李斯年。

淩虛子閉關未出,李斯年身份雖然尷尬,但到底是淩虛子的高徒,又屢立奇功,李泓雖未回復李斯年的身份,但到底恢復了他的自由,如今更是給足了他恩寵,來鈞山行宮這種事情都帶著他。

此次喚他過來,多是讓他合八字,定婚期了。

不多會兒,小道童推著李斯年過來了。

老黃門也準備好了李承瑛與程怡莊的八字,讓李斯年掐算。

李泓道:“還有老五與鄭家女郎。”

李斯年眉頭微動,李泓又道:“唔,老三老五都有了媳婦兒,單留下老四不太好。”

李泓隨手一指,問老黃門:“那個給母後敬酒的,穿竹青色衣裳的女郎是哪家的?”

老黃門定眼一瞧,是楊丞相最寵愛的孫女,便報了上來。

李泓道:“她既沒婆家,那便她吧。”

“楊家素來出才女,老四又是風雅之人,想來不會怪朕亂點鴛鴦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