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3/4頁)

李斯年不動聲色蔔著卦。

這哪是亂點鴛鴦譜?

三女中,楊家女出身最高,又與李承璋性格相投,李泓分明是早有打算,李承瑛與李承瑾的婚事,不過是給李承璋打掩護罷了。

眼前這位天子,怕是質疑要動程彥了。

李斯年算好了日子,報於李泓,李泓讓老黃門拿去給丁太後看。

丁太後早就知道李承瑛瞧上了程怡莊,見此沒有不應允的,李承瑾性子文弱,娶個潑辣的王妃正好互補,至於李承璋,他既然喜歡吟風弄月的,便配個楊家女倒也不錯。

丁太後直說好,想了想,又讓李泓給李承璋封王。

她雖因李承璋與程彥退婚的事情氣狠了李承璋,可再怎麽生氣也無用,事情已經發生了,李承璋已經失了太子之位,也算得了一個教訓。

楊家女是楊丞相的孫女,三女中地位最高,其他兩女嫁的是王爺,就楊家女嫁了一個皇子,楊丞相素來小性,只怕心中犯嘀咕,不若趁這個機會,把李承璋的身份提一提,這樣也不顯得是李承璋高攀了楊丞相。

再說了,大婚之日,一兄一弟皆是王爺,就他一個皇子,面子上也不好看。

李泓自然應下,讓李斯年擬了一個封號,趁著這個賜婚的機會,一並封賞下去。

聖旨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愁,更有嗅覺靈敏的世家,在這次賜婚的事情上,發覺了李泓的真正用意——培養李承璋的勢力。

程家門楣不高,鄭家兒郎們不爭氣,只有鄭公在強撐著,兩者都不能在奪嫡中給與李承瑛李承瑾助力,而李承璋要娶的楊家女,祖父是丞相,父親叔父位列九卿,比程鄭兩家好了不知多少倍。

此次李承璋被封王爺雖然是丁太後提起的,可仔細分析,其實是天子的手筆——三人一同成婚,哪怕為了面子上好看,丁太後都會把李承璋的地位提一提。

朝臣世家們見此,紛紛恭賀李承璋。

楊家女粉面含羞,在眾多貴女們的打趣下,偷偷用余光去瞧長身如玉的李承璋。

李承璋似乎是察覺了她的目光,也向她看來,微微一笑,俊朗不凡。

楊家女心中大定。

看他如此,當是滿意這門婚事的。

至於他曾鐘情的謝詩蘊,她是不大放在眼裏的,罪人之後,給個妾室的身份也就夠了。

若謝詩蘊識趣還罷,若是不識趣,她有的是法子收拾她。

她才不是程彥,讓他因為一個謝詩蘊與自己鬧得不可開交。

楊家女笑容滿面,鄭孟君愁雲慘淡,扯著母親的衣袖,與母親訴苦道:“那個什麽敬王,馬術還不如我呢。前兩年,他在校場騎馬,險些摔下來,還是我救的他。”

“這般弱不禁風的一個人——”

母親秀眉微蹙,握了一下她的手,道:“好歹是位王爺,他性子又軟,你嫁過去好好教他也就是了,總好過你嫁去世家,被世家子弟欺辱強。”

鄭家兒郎們不爭氣,鄭家女再怎麽要強,一朝出嫁,若郎君識禮還好,若是遇到不知禮的,怕是一輩子都擡不起頭。

鄭孟君抿唇不說話了,低著頭,眼睛卻亮得很。

至於另一邊的程怡莊,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她覺得李承瑛是個不錯的夫君人選,憂的是,父親與叔父們覺得李承瑛太過輕狂,不值得托付終身,如今雖有天子賜婚,只怕家裏也是不大歡喜的。

程彥將眾多貴女們的表情盡收眼底。

看了一會兒,只覺得無趣,便提著酒壺,去找在涼亭裏躲懶的母親。

李淑的酒已經快喝完了,見程彥過來,便指了指自己的酒杯。

程彥斟滿酒,道:“宴席上的事情,母親都聽到了?”

李淑抿著酒,道:“重陽節是個好日子,當年我與鎮遠侯也是在這個節日被賜婚的。”

程彥嘴角抽了抽。

心想天家做事當真不羈,明明是一個追悼先人的日子,偏生給弄成了賜婚封王的日子。

程彥道:“娘,我有些不安。”

“這只是一個開始。”李淑看了一眼程彥,轉開了話題,道:“你與李斯年還在鬧矛盾?”

程彥道:“我與他能有什麽矛盾?不過是他自己小性,與我有甚麽關系?”

李淑道:“今時不同往日,他現在已經恢復自由,你便不能再拿之前的態度對他。”

“吵吵鬧鬧的,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程彥面上有些不自然。

說來奇怪,她這人雖然記仇,可並不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若不是遇到原則性的事情,她甚少與人生氣。

按理講,她這般好的性子,遇到了李斯年,兩人目標一致,當不會有什麽矛盾,偏偏他倆好一陣,壞一陣的,當真應了母親的話——小孩子過家家。

程彥道:“我知道了,這件事我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