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漢風雲(三十一)(第3/3頁)

說起來衛青、霍去病能夠有領兵的機會是離不開衛子夫的這層關系(可是人家自身素質硬啊,你瞧瞧李廣利),且司馬公大為同情的李廣難道就沒有靠關系嗎?(如果李廣哪能屢次打敗仗,贖為庶民還能起復領兵?)說李廣懷才不遇——他有過很多機會好麽,只是總失敗而已。

我一直覺得李廣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優點有的:騎射本事高,與士兵共患難(將帥又不是遊俠,單兵素質高可不夠,至於和士兵同甘共苦,衛青也做到了,不算特點。),很會經營名聲(這一點不招攬門客的衛霍還真比不上,也虧得李廣沒有衛霍之才,否則以他結交之廣,大約就是皇帝親自幹他了)。缺點也太多太明顯:比如氣量狹小,起復第一件事是殺了得罪他的霸陵尉,親自誘降羌人又言而無信將俘虜殺死(霍去病卻很善於用降人),或許還有貪名利,七國之亂私自接受諸侯賞賜犯了景帝忌諱(數次打敗仗都能以巨資贖身,司馬遷就是沒錢贖身才被宮刑。),治兵不嚴,帶兵散漫(說是他帶兵特色簡直是強行洗白,一支懶散的隊伍和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那個更勝一籌還用爭論嗎?),喜歡迷路(一次迷路是運氣,多次迷路那絕對是軍事素質不夠,沒有做好準備。)霍去病十七歲第一次出征就知道帶上匈奴降人做向導,準備萬全,李廣一個老將還不如一個新人,就別怪運氣了。

真論軍事才幹,李廣尚不如堂弟李蔡(李蔡以軍功封侯,官至丞相。)秦漢軍功制度非常嚴苛,俗稱“搶人頭”,李廣沒封侯僅僅是戰功不夠,搶不了人頭,哪來許多懷才不遇。如果漢武帝不讓他上戰場,那才叫懷才不遇,上了沒打贏就別喊委屈了。(如漢武帝不是開拓之君,而是守成之君,大約李廣就能遇到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