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皇親國戚(六)(第3/4頁)

“那就容老身托大一回了!”石慧退下手上的翡翠鐲子道,“娘娘既然喚老身一聲外祖母,這見面禮是不能免的。”

“臣妾一聲外祖母就得了外祖母厚禮,可是占大便宜了。”

倒是太後語氣酸酸的:“這鐲子可是娘的陪嫁,當初哀家進宮都不舍得給的。”

鐲子是陪嫁不假,可是原主陪嫁的鐲子少說也有幾十副。時下不時興翡翠,這翡翠鐲子雖然水頭極好,卻算不得極貴重,自然也不是原主的心頭愛。太後是怕王貴妃不喜歡翡翠鐲子,有意給她做臉呢!

“那臣妾越發賺了,望母後見諒。長者賜不可辭,外祖母所贈,臣妾可不能轉贈母後的。”王貴妃將鐲子戴上,還舉起手晃了晃,表示歡喜。

太後本就與娘家親近,加上王貴妃在旁,善於調節氣氛,長信宮半日裏笑聲就不曾斷過。王貴妃進宮不過四五個月,已經得了太後喜愛,怕是宮中別處也是如此。那位朝家皇後進宮,若沒些手段,這皇後的位子下面可就空了。

“娘,太後看來很喜歡王貴妃。”回家的馬車上,何氏開口道。

“皇後也好,貴妃也罷都是太後的兒媳婦,生的都是太後的孫兒,太後哪有不歡喜的。”

“我看著貴妃似乎對咱家特別客氣。”

“太後看重徐家,那貴妃但凡不想得罪太後,總要敬著我們幾分。”貴妃雖為皇妃,可誰又會傻的去得罪兩個國夫人。皇帝妃嬪看似高高在上,可也有許多事情是要倚仗他人的。

“幸好咱們華兒沒進那地方!”何氏小聲道。不提皇帝那位還沒有進宮的心頭血,只這位王貴妃,依著她家莽丫頭的性子都不是對手。

“時過境遷,不必再說!”石慧沉聲道。

兩家納吉議定親事,陽城大長公主本提過要去宮裏求個賜婚旨意。玉秀林沒有爵位,大長公主就像求道賜婚的旨意,讓親家面子好過些。只是陽城大長公主還沒進宮,石慧他們給太後請安次日,皇帝就下了賜婚旨意。

陽城大長公主一打聽知曉是王貴妃有喜,皇帝去貴妃宮中探視,遇到王貴妃讓人找東西要給徐耀華添妝,皇帝知曉此事,隨手就寫了聖旨賜婚。

陽城大長公主對皇帝是有大功的,不管皇帝如何懷疑大長公主與徐家一黨,卻也要給親姑姑幾分面子。下個賜婚聖旨也影響不了前朝,皇帝樂於施恩。且這些日子,丞相舅舅很是識趣,主動收拾了幾個自己手下的人,完全沒有插手補缺,讓他提拔了不少人手。

舅家識趣,皇帝也樂於施恩。若是可以皇帝也不願意落個忘恩負義之名。徐家願意自己退,那是再好不過了。

到了九月,帝後大婚,京城自是一番熱鬧。徐耀華和玉秀林的婚事卻是定在了次年。石慧依舊如常,每月與何氏進宮給太後請安。進宮多了,也隱隱聽說些宮中傳言。

諸如自皇後進宮,獨得帝寵,六宮粉黛無顏色,便是有孕的貴妃也是旬月不見陛下。不過石慧每次入宮,王貴妃都必在太後面前伺候。說是伺候,自然不需要貴妃親自伺候人,只是陪著陛下吃喝玩樂罷了。

皇帝獨寵皇後,然石慧在長信宮見了王貴妃,這位貴妃卻全無怨懟之色。太後憐惜她有孕,皇帝卻過於冷淡,貴妃反而反過來勸說太後帝後和睦乃是國之幸事。

在百花宴頭次見王貴妃,石慧便覺得此女大氣,若為後,當為賢。王貴妃的表現卻比她預料的更出色,貴妃說起來也不過十七歲,可行事全無小女孩的任意,反而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

倒是正宮皇後,石慧只見了兩三次,說話輕聲細語,全無皇後威嚴。石慧每每進宮見太後,王貴妃便是不在長信宮,也定然過來拜見,口稱外祖母。石慧見皇後卻都是自己去中宮叩見,皇後以老夫人相稱。

皇後不喜其他妃嬪占據皇帝的注意力,不愛嬪妃到自己宮裏。不多時,宮裏其余嬪妃也喜聚在貴妃左右。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禦下,朝皇後都比王貴妃弱了幾分。皇帝獨寵貴妃,太後卻喜王貴妃,宮人並不敢因貴妃不得帝寵輕視半分。

時光匆匆,轉眼過了新年,徐耀華和玉秀林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這日石慧正聽何氏盤點徐耀華的嫁妝,就聽到外面管事來報,說是朝家送了賀禮。

“不過是份賀禮,歸档便是,何必特特來報。”

“將軍夫人的這份禮,頗為貴重,小的不敢做主。”

“將禮單送來瞧瞧!”石慧開口道。

待管事遞過禮單,石慧過了一眼,淡淡道:“讓人送回去吧,這份禮太重了!”

徐耀華賜婚的旨意下來後,太後、皇帝和王貴妃都賜下了添妝,就連宮中其他妃嬪也隨著王貴妃送了禮物,唯獨皇後沒有表示。石慧知道皇後與安平長公主交情頗深,可安平雖然與舅家不睦,到底也給表妹添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