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味精也就是谷氨酸最早是由德國人在小麥的面筋中提煉分離出來的,但發現這種東西可以作為調味料提味的卻是日本人,1908年池田菊苗在蒸發的海帶湯裏發現了一種結晶體,嘗起來非常鮮美,經過半年的研究,他發現了味精的存在,申請專利開始出售,至此這種調味料出現在了歷史上。

味精可以在很多食物中提純出來,比如小麥面筋、澱粉、甜菜糖蜜等等,也可以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當然,最簡單的還是用海帶提純,但十公斤的海帶只能獲得0.2克的味精,所以後世的味精多是通過其他物質提純的或者合成的,但這些制作方法都需要專門的設備,以現在的條件自然是做不出來的,所以魏薇想到的味精,自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味精。

倒不如說,她想要的是具有提鮮效果的食物。

作為一個曾經的網民,魏薇在網絡上收獲過各種各樣的知識,她一直都知道味精這種調味品總是被認為是對人體有害的,很多人不吃味精,而有些喜歡味精提香效果的人則會嘗試制作自覺營養又安全的味精——當然是不是真的安全就仁者見仁了,畢竟味精之所謂會對人體有害,主要源於烹制手段不恰當產生的薇毒性——所以她翻了翻自己的百科全書,果然找到了不少自制味精的方法,而且獲得的方法也都很簡單,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要原材料和密封玻璃罐就可以了。

至於真正的味精,她還是請幾位煉金術師幫忙提取看看吧。

想到就做,把關於味精的資料和可提取谷氨酸的原材料往研究所那邊一送,請有興趣的煉金師研究一下,她轉頭就開始翻閱資料,準備先弄一些味精的代替品。

最終定下來先用香菇、紫菜、蝦皮這三種提香效果極佳的原材料試試,這三種食物本身雖然都不含有谷氨酸的成分,但他們的提鮮效果卻並不遜色於味精,而且更加天然無害,就算是直接加入食物中都能讓食物變得美味,所以作為代替品是再合適不過的。

而且這三種原材料的獲得方式也簡單。

地中海的魚類資源不算豐富,但紫菜這種大部分海域都有分布的藻類在地中海也是可以找到的,而且沿海一帶都有吃紫菜的習慣,只是各地的稱呼不同而已,魏薇只要形容出紫菜的樣子,很快就有人幫她找來足夠多的紫菜,同樣的,蝦類也是如此。

香菇雖然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人工種植——她把這點記入筆記,既然想到了,那也可是嘗試人工種植香菇,給薩丁森再增加一個產業——所有的菌類都是大自然純天然出產,一般要在雨後才會出現,所以都是人進林子裏采摘回來的,能不能找到,找到多少完全看運氣。

不過既然是伯爵夫人要的,只要放出消息,總會有人願意去采來獻給她。

果不其然,城堡這邊放出消息後,很快就有領民送來了清晨在林間采摘到的菌類,雖然種類不是她要的香菇,而是有“世界菇”之稱的白蘑菇(也叫洋蘑菇),但效果都一樣。

紫菜味精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完全不需要任何過程,直接把曬幹的紫菜磨成粉末就可以代替味精調味了,而蘑菇則添加了清洗烘幹的步驟,蝦皮則再多了沖洗和浸泡的過程,但最後都是烘幹後磨成粉末狀。

除了因為沒有磨粉機只能用小型的石磨純手工慢慢磨粉外,其他的步驟基本不費多少力氣。

當然,磨粉這種事情也輪不到魏薇這位女主人動手,只要告訴廚房一聲,多的是人搶著為她服務。

最後,魏薇拿到了三瓶接近原材料顏色的粉末,因為是試作品,所以最初的成品沒有做太多,塞著軟木塞的小玻璃瓶裏的“味精”每瓶大概只有五十克左右,當然,對於調味料來說,已經很多了。

用這三種口味略有不同的調味料,魏薇做了三份不同的方便面。

方便面的面條是她用面條機做出來的,不得不說勞動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手搖式的面條機並不是魏薇做出來的,而是意面廠中的幾位工人最先想到的,機器是鐵制品,結構和後世家用的面條機很相似,由一個滑梯一樣的小斜坡和幾個滾輪以及刀槽組成,邊上有手搖的搖杆,只要把混好的面粉倒入斜坡,讓其自然往下滾入滾輪之中再利用搖杆把面粉壓成片狀,反復幾次,就能得到薄厚均勻的面皮,最後把面皮導入到刀槽中,繼續搖搖杆,出來的就是大小一樣的面條了。

工人們一開始只是嘗試著制作了一個簡單的面條機,最初的版本使用的是木頭,缺點很多,但魏薇見了以後,立刻就讓人給那幾個發明者一筆獎金,然後讓人把這個木頭的面條機拿去鐵匠那裏,連同她自己畫的面條機的改動圖紙一起交給鐵匠,沒多久,新的鐵制面條機就新鮮出爐了,雖然免不了生銹的問題,但在沒有不銹鋼的時候也只能將就用,勤保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