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發現(第2/3頁)

“皇上本來是想送殿下去山裏休養身體,順便避開楊家鋒芒。沒想到,才過不久,城外突然送來清玄觀被山洪沖毀的消息。陛下當場失態,連忙派了禁衛軍去搜山,然而足足搜索了三個月,一無所獲。”

“道觀上下,竟無一幸免。這一案舉朝皆驚,皇上更是連著罷朝半月,一心尋找殿下的消息。看到皇上的態度,京城內外沒人敢說殿下已兇多吉少,只以失蹤之名,慢慢找著。”程老侯爺回憶道這裏,忍不住搖頭笑了,“當時臣聽到這些消息十分震驚,也派了家丁去支援朝廷,還很是為殿下可惜過。沒想到,天下緣分竟然這樣巧妙,殿下被雪蘭無意間撿到了。”

提到曾經的養母,程元璟的臉色也緩和下來。他一生被人辜負,唯獨小薛氏給他一個安寧之所,教他讀書寫字,教他重新開始。程老侯爺對程元璟的意義,遠遠不及小薛氏,程元璟如今對程老侯爺的尊敬,亦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在小薛氏的面子上。

小薛氏因為家族冤案,被流放窮山惡水十多年。雖門第不在,可是她依然謹守家族閨訓,從不曾和外男相親過。但是她年紀越來越大,知道自己此生子嗣無望,就格外渴望養一個孩子。她無意中撿到了受傷的程元璟,動了惻隱之心,就將他帶回家去,照顧他醒來。

她問這個孩子叫什麽名字的時候,這個五歲的男孩沉默了許久,說自己父母雙亡,遇到山洪沖到此處,已不知來處。小薛氏又問他名字,他只說自己名璟。

璟,玉光也,君子之德,昆山之彩。

極好的名字。

小薛氏沒有多問,悉心照顧,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教養。薛家是書香世家,小薛氏亦精通經史子集,未出閣時便有才名。她見這個孩子聰慧,便嘗試著教他讀書寫字,沒想到程元璟的天賦比她想象的還要強大。小薛氏是戴罪之身,平日裏本來就和外面來往不多,身邊多了一個孩子倒也沒有引起外人注意。

她帶著孩子安穩下來,沒過多久,朝廷大舉搜山,動靜甚至輻射到她所在的流放之地。小薛氏的住所越來越不安全,她也逐漸意識到,這個孩子,不是尋常人家走丟的孩子。

這多半,是太子。

她不敢聲張,她是士林世家出身,看得懂朝廷局勢,她知道若是這個孩子被朝廷軍發現,恐怕她和孩子,都活不下來。正在小薛氏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程老侯爺借著幫忙搜太子的機會,偷偷來看望小薛氏。程老侯爺是小薛氏曾經的未婚夫,但也只是曾經,這麽多年小薛氏和程老侯爺再無來往,之前程老侯爺給她送錢財,也被她拒絕了。然而這次,小薛氏咬牙見了程老侯爺,讓他帶著他們母子回京。

越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無論皇帝還是楊首輔,都不會特意關注自己腳下。而去了京城,也能給程元璟更好的生長環境。

程老侯爺不知道程元璟並非小薛氏之子,他以為這是外人欺辱小薛氏,讓她生下兒子又將他們母子拋棄。程老侯爺不忍心中的白月光受此折辱,回京後便說這是自己藏在外面的兒子,現在帶他來認祖歸宗。

皇帝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程元璟就上了別人家的家譜。程元璟對此倒是無所謂,事到如今,他要為自己打算,再多父子情深都不及自己活下來重要。

小薛氏見程元璟不反對,自己也忐忑地默許。後來的事情便是程家眾人知道的版本,程老夫人強烈反對,程老侯爺將小薛氏和程元璟養在外面,每個月跑去探望。

皇帝派了兩路人搜尋太子下落,一路在明,大肆搜山,一路在暗,沿著蛛絲馬跡探訪民間,後來竟然順著線索查到了京城。皇帝大驚,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兒子換了姓,成了程家的一個外室子。

行吧,頂著程家的名義,倒也好辦事。

程元璟回程家當年就見到了皇帝偷偷派來的密探。皇帝暗暗觀察程老侯爺快一年,才透露了好好保護太子的口風。

程老侯爺恍如大晴天狠狠被雷劈了一遭,倒是小薛氏,心裏的猜測被印證,她大石放下,還是該怎樣就怎樣。皇帝和程老侯爺原本打算將程元璟安安穩穩地養在宮外,等時機成熟了,就讓程元璟回來。程元璟當然相信皇帝說這話時心意都是真的,可是他同樣也知道,如果當真與世無爭地過著勛貴子弟的生活,他恐怕就永遠恢復不了自己的身份了。

皇帝說的時機成熟,至少要等到楊太後和楊首輔老死,到了那時,楊妙的兒子也長大了。他無名無分,無依無靠,憑什麽去拿太子的位置?

不破不立,死而後生,程元璟幹脆斷了自己的後路,全心準備科舉。所有人中,大概只有小薛氏是真心支持他的。皇帝和程老侯爺根本沒想過程元璟能考過科舉,鄉試百裏挑一,進士更是鳳毛麟角,三年全國不過取一百名進士,程元璟半路出家,怎麽比得過準備了十多年甚至一輩子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