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校長被P鬥的原因並不是他的家庭成分有問題或者有海外關系,而是他在接濟自己老師時被別人發現並舉報了。

他的老師是個快七十歲的老人,是人們口中的資本家,海外留學歸來,抗戰期間投身實業救國,解放前投靠G產黨,建國後資產全部捐獻給國家。之後就一直在大學裏任教,做一名勤勤懇懇的園丁。

然而,前兩年,文化運動開始後沒多久,老師就被打倒了,被下放到了他們縣下頭的農場改造。

他得知這一消息後,悄悄帶了一些糧食被褥去探望恩師,希望他老人家冬天能過得暖和些。萬萬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他很想大聲質問,這個世界究竟怎麽了,連最起碼的人性也失去了嗎?

在被那些紅小兵P鬥後,組織上撤去了他的職位,他不再是小學校長,並且被安排到街道打掃廁所,隔三差五還要被拉去鬥一鬥,然後做檢討和各種思想報告。

上輩子方立安對這個時期發生的事情了解過一些,這輩子也做了一些心理準備,所以遇上的時候,她忍住了心裏的憤怒與悲哀,在別人忙著鬥來鬥去的時候,偷偷摸摸地給像校長那樣的人送點吃的。

這麽多年下來,她的空間裏也存了些粗糧,雖然只有幾頓飯的量,但就這也讓那些人熱淚盈眶。

他們在心裏對自己說:看,這世上還是有溫暖的,現在只不過是烏雲蔽日,且等著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一九七二年夏,十七歲的方立新高中畢業,即將開啟下一個人生階段的生活副本。

作為一名正處於青春期的熱血少年,方立新兩年前初中畢業時跟家裏提出要下鄉支援農村建設,被大家長方三山無情鎮壓。

方立安勸他好好讀書,至少要讀到高中畢業,要是能上大學就更好了。不然拿什麽去支援農村建設?靠一雙手?憑力氣嗎?還是一腔熱血?就他那小身板,農村誰不比他強?去了就是給人家拖後腿的料。

在方立安的犀利嘲諷下,方立新弱弱地用初中畢業安慰自己,但好歹還是去念了高中。本以為高中畢業後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為農村建設做貢獻時,現實又殘酷的暴露出來。

這兩年裏,一些地方迫害知青的案件陸續被揭發報導,知青上山下鄉逐漸變得不再像最初那樣令人熱血澎湃。方立新猶如被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熱情的火苗熄滅。

大舅大舅媽萬分慶幸,幸好當初用工作把女兒留了下來,若不然遇上這種事,真能叫人一頭碰死。

巧的是當下國家又一次發生經濟“過熱”,出現了所謂“三突破”,職工隊伍迅速膨脹,使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大部分留城。

方立新就這樣通過工廠招工留了下來,成為一名光榮的棉紡廠工人。

相比遠在黑龍江農村的大表哥和正在談婚論嫁卻鬧的家裏不可開交的大表姐,方立安不得不感嘆她大哥運氣真好,有時候真的是“時代成就一個人,時代又毀了一個人。”

輪到她大姐方立平時,方立安再次感受到了命運的捉弄。

一九七三年一月全國計劃工作會議提出采取經濟“緊縮”政策,其中一條措施就是嚴格控制職工總數的增長。從那時起,一直到一九七五年方立平高中畢業,城市中學畢業生的出路,都是以上山下鄉為主。

看著家人為自己將要下鄉的事愁苦不已,方立平只得安慰他們,現在的情況比以前好多了,不會再發生迫害知青的事了。

想當年方立平也是一個思想積極向上的G產主義接班人,方立新初中畢業時要下鄉,她是家裏唯一一個支持他的人。只是後來,當那些可怕的事情被揭露,血淋淋的現實擺到了她的面前後,她似乎被打擊到了。

她私下裏問過方立安,要是當初大哥因為她的支持真的去了鄉下,會不會不幸遭到迫害。方立安看出她大姐有些鉆牛角尖,對此她表示同情和理解。

方立平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思想純粹的人,她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無私善良。突然知道在她的向往之地發生了這樣的事,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讓她產生了巨大自我懷疑。

方立安只能安慰她,G命隊伍中也是有蛀蟲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合格的G產主義接班人。然後把這件事透露給父母和兄長,大家輪流開導她。雖然精神狀態沒問題了,但方立平整個人越來越沉默寡言,不再動不動張口閉口“積極”、“進步”、“批判”、“奉獻”。

方三山和許巧梅是真的愁死了,她們不想讓女兒下鄉。方三山自己就是從農村出來的,他當然知道農活不易做,土地哪裏是那麽好伺候的。而且這麽一下去,說不定就是一輩子,雖然有回城的機會,但下去多少人,回城的才幾個。再萬一遇上那些個爛心肝的東西,哎喲,不能想,一想就要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