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5頁)

那時候闌珊聽了這話,詫異之余還笑她是杞人憂天。

鄭適汝在人前從來都是溫婉雍容的,從不說多余的話,但是面對闌珊,才肯說一些別人所不知道的家族密辛,以及她的心事。

所以在闌珊聽張恒跟趙世禛說起海擎方家的時候,立刻便想起了鄭適汝當初對她說過的那些話,莫非鄭適汝的擔心要成真了嗎?

這半天闌珊幹什麽都有些心不在焉,眼看著日影當中,她放下手中的文書冊子,出門催問驛館處榮王殿下回來了沒有。

那門上小廝給她打發了好幾回,便陪笑道:“舒丞,若是有急事不如且去驛館坐等殿下。小人的腿都要跑斷了,而且我看這架勢,榮王殿下怕是一時半會兒回不來的。”

“怎麽這樣說?”闌珊嚇了一跳。

小廝得意道:“聽說殿下是去海擎方家的,那方家是何等的大家族,又跟太子殿下是親戚相關,見了榮王殿下豈有不盛情款待的道理?自然是得吃了晌午飯才回來。”

闌珊忙啐了口,讓他自去了。

造船局的廚房裏已經開始飄香,江為功頂著頭上的傷,高高興興地來找闌珊一塊兒去吃飯。

闌珊看看那越發高的日影:“江大哥你自己去吃,我有件事要出去一趟。”

江為功還沒來得及問她何事,闌珊已經跑了出去。

闌珊來到了翎海別邸。

先問門上張公公在否,得到肯定回答後闌珊便報名求見。

司禮監的人仿佛早知道她這號人,竟並未通傳,便請她入內了。比之前在驛館門口給趙世禛的侍衛責罵的待遇簡直天壤之別。

張恒見了她笑道:“舒丞怎麽這會兒來了,難道是來請我吃飯的嗎?”

闌珊忙道:“不知有沒有這個榮幸?”

張恒道:“罷了,我是玩笑,不過舒丞若是沒有用午飯,倒是可以留下來跟我一塊兒吃。”

闌珊松了口氣:“求之不得,只是未免叨擾了。”

差役們很快送上來精致幹凈的酒菜,張恒笑道:“那位江為功大人身子恢復的不錯?”

闌珊道:“他很好,還得多謝張公公照拂。”

張恒搖頭:“何必說見外的話,你是楊大人的師弟,便跟司禮監也算是一體的。不過……我有一點不明白。”

“公公請講。”

張恒笑道:“怎麽一向來聽說,舒丞你跟榮王殿下過從甚密呢?”原本聽聽就算了,但上次在驛館內親眼所見,實在讓他不能不多想。

闌珊有些窘迫,卻仍鎮定地回答道:“之前在豫州以及我上京途中,曾經遭遇過數次危險,都是殿下救了我的性命,我對殿下心存感激敬慕,不過殿下像是很喜歡開玩笑,所言所行,每每讓我也不知如何應對……”

張恒聞聽笑說:“大概是殿下也覺著舒丞你是個有趣之人,所以才也多逗你一些。素來沒聽過殿下對什麽人假以顏色過,所以上次我親眼見到著實嚇了一跳,還以為殿下是真的跟你……”

闌珊紅了臉:“張公公!”

“不是就好,不過呢……是也無妨。”張恒更笑起來。

闌珊哭笑不得:“公公也拿我取笑?莫非我是來錯了?”

張恒才斂了笑道:“罷了,舒丞的臉皮薄,便不說了,”他吃了一口白玉藕片,方道:“既然你對殿下是感激敬慕,那今日你來找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闌珊一愣。

張恒微笑:“明人不說暗話,我知道舒丞來是為了我跟殿下那個一天半的約定。”

果然不愧是司禮監的高人,又或者她是個很難藏住心意的人?這麽容易給看了出來。

闌珊低下頭。

“舒丞還是不要插手這件事了,”張恒說了這句,指著藕片道:“嘗嘗這個,有一句俗語叫做‘秋吃果,冬吃根’,冬天多吃點兒根莖才能養生,這南邊的藕片也甚是清甜。”

闌珊依言吃了口,果然脆甜:“公公您可是已經把書信傳往京城了嗎?”

“尚未。時辰不到。”張恒回答。

闌珊的心略安,但很快就又提了起來,因為張恒又道:“還有半刻鐘不到就可以了。”

張恒看出闌珊的錯愕,便笑道:“舒丞,你願不願意聽我一句話。”

闌珊道:“您只管說,我自然洗耳恭聽。”

張恒道:“據我所知是首輔大人請您上京的,如今聖上對首輔大人甚為寵信,大人又是個擇賢而用的,以舒丞之能,要出人頭地不是難事。怎麽才上京,又巴巴地跑到這種又偏遠又復雜的地方來呢?”

闌珊自然不能把真實原因告訴他:“我、只是覺著這是一個機會,所以想趁機歷練歷練,另外……我也不想給人指著說我只是靠著楊大人。”說到這裏闌珊問道:“張公公,若你發信回京,結局會如何?”

“結局?”張恒想了想,笑道:“我所預料的結局,應該是東宮為最大輸家,只不過也未必,因為畢竟沒有人能夠預料到皇上是什麽反應。所以我想先發信回去,我們雨公公跟楊大人是最懂皇上心意的,他們自然知道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