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鶴鳴(4)(第2/8頁)

陳嫣聽的有意思了,忍不住斜睨了劉徹一眼:“陛下這話怎麽說的?中大夫再如何也是大才,比之許多庸才不知道好到哪裏去了!若是中大夫還入不了我的眼,那我眼中豈不是無人了?之所以那樣說,只不過是說中大夫身上確實有著這樣的弱點。若是說長處,我也能說出一大堆。”

這也是真心話,主父偃身上的弱點是肉眼可見的,但是優點也很明顯,如果沒有這樣的優點他也不可能如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將來甚至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比起那些官僚集團最常見、最可有可無的角色,他簡直渾身上下都在發光。

劉徹聽了陳嫣這話也只是‘哦’了一聲,他相信陳嫣說這些話是真心的,但同樣也確定了,陳嫣確實對主父偃將來不看好。他還打算將來要重用主父偃呢,所以對陳嫣這個說法是有一定反對傾向的。

不過這種問題純粹嘴炮也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劉徹也不想和陳嫣圍繞主父偃爭論一番——甚至可能最後都爭論不起來,陳嫣用一句‘你說的都對’就結束一切討論了。陳嫣並不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但是有些立場並不值得讓她和劉徹爭執。

所以這個時候劉徹果斷轉移話題,圍繞‘讀史’這個話題開始說起,順便還能回憶一下少時和陳嫣一起上課學《左傳》的時候。

這個時候的史書自然不可能太豐富,主要是歷史還不夠長,且此前的歷史,史料記載也不如後面一些朝代豐富。

但是相關的零碎記載對於劉徹和陳嫣這樣的人來說,有心還是能看到不少的——這個時候書籍是絕對的奢侈品,而那些經典之外的書籍更是如此(傳抄的數量少,傳播成本高,更容易失傳)!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機會想讀什麽書就有什麽書,只要這部書真的存在。

那個時候為了滿足陳嫣對歷史的喜愛,劉啟甚至專門開了一個項目,讓學者整理先秦的史料。雖然整理過去的史料,這是任何一個王朝都會做的事情,但相同的事情也有不同的做法。如果不重視的話,那也就是走個過場,相反,重視的話就是另一種操作了。

為了這個,當時不少研究史料的學者、史官,每天空出大量的時間整理現存的各種史料,同時還去石渠閣淘一些散亂的竹簡、木簡——這是現代史料,但是因為散亂、損毀的關系,復原的難度是史詩級的。

所以就算大家知道這裏可能有許多已經失傳的上古經典,也不能做什麽。想想看吧,這裏有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木片、竹片數量。而這些木片竹片就是上古經典、先秦史料、各種書籍的碎片,這種情況下想要找一個確定的目標簡直是大海撈針!

這就好比將一滿屋子的書全都撕碎,然後再將其隨便混作一團,灑在屋子裏。這種時候,要從碎片裏找出某一類書籍的碎片,然後拼出來…這當然是史詩級的難度。

實際上,石渠閣這邊的復原工作更難做,因為文字問題!

就算不往遠了說,就說春秋戰國時的文字吧,各個國家也有不小差異了。特別是楚國和中原相比,簡直就不是一個畫風!如果不是這樣,秦始皇又何必要統一文字呢?

這種情況下,等於是滿屋子的書籍還可能包含幾種不同的文字。

要命!

所以就算知道石渠閣那裏藏著不少寶貝,也沒有人真的硬著頭皮去整理。最多就是一些有資格進入這裏的學者,有的時候沒事做了,在這近碰運氣‘淘金’…也只能說是‘淘金’了,有的時候真能找到一些有點兒意思的竹片木片,而上面短短一兩句話說不定就有結束學術界某個爭議的能力。

但這種碰運氣的行為始終不是做學問的常態,所以這件事始終也就是一種‘淘金’而已,就連皇室也沒有想過在這裏有所嘗試。

倒是因為陳嫣喜歡讀史,劉啟讓人略微整理了一下…至少找出一些應該記錄史料的,盡量整理吧…成果也算有,只是沒到那種驚人的、能夠引起學術界大爆.炸的成果。倒是整理現有的史料,這一點成果不錯。

陳嫣看著倒是有點兒史記的意思,至少歷史內容這一塊不比史記差什麽…只不過文采遠不如史記罷了。

作為一種普及性的歷史專注是很夠格的!也就是現在的傳播能力不行,不然這個早就傳播開了,而不會僅僅成為陳嫣、劉徹這些人的課外讀物、私人收藏。

說起歷史什麽的,陳嫣就比之前討論主父偃放得開的多了…而在這個偏學術的問題上,劉徹也是少見的可以和陳嫣真正打平。

應該說,劉徹獲得了這個時代最好的教育資源,有各個學派頂級大佬講課,沒有水平差的道理。然而問題是,他的大多數時間不能放在做學問上。關於學問什麽的,他也就是了解這麽回事而已,至於治國用人、平衡朝堂,那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