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葛覃(9)(第3/4頁)

陳嫣關於用墨的問題只記得傳統雕版印刷用的是水墨,也就是和寫字差不多的墨,以水作為制墨原材料的粘合劑。而油墨這種更熟悉的印刷用墨,其實是現代印刷術的產物,更合適銅版、鉛版印刷…

這至少給工匠指明了方向,直接研究松煙水墨就可以了,至於桐油煙墨和石墨,暫且不用去管。

松煙水墨的制作工藝在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工藝流程,只不過質量就不用恭維了,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階段……陳嫣會宋代松煙墨的制法,因為她親手制來拍過視頻,但那是書寫用墨,還是和印刷不同吧…

最後的結果是,新式的松煙墨被她弄出來了…至於印刷用墨,湊合湊合用新式松煙墨的下腳料制成。

原料粗糙了很多,也沒有了錘煉墨錠這種工序…印刷用的墨不需要考慮便攜性,自然沒有了制成墨錠的需要,省掉這道工序也是必然的。只不過在完成像加膠這種工序後,膏狀的松煙墨墨臭味太重了!

拿這個印書,恐怕不太好。

陳嫣想過要不要加香料掩蓋,而就在她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最開始的一缸墨,臭味已經散了些了——陳嫣當即決定,就這樣散味道吧!加香料的話,這年頭香料價格高的可怕,成本會升的很高!如果那樣,那還不如把墨錠煮水做印刷墨!

做生意不容易,還是要節省一點!

過了一個多月,味道散了大半,至少這時的味道是可以忍受的了,如果拿來印書,書籍的味道會更淡。就是這個時候,陳嫣讓人開始印書…其實再多散一些時間,效果會更好,但陳嫣等著印書,這時候也只能急用了。

等到將來不著急了,可以提前制墨。

而就是存了這一個多月的墨,相比起之前,除了味道,在其他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墨的質量變好了!用來印刷,比新墨更好用!

暫時沒有時間去考察這裏面的原理,陳嫣只能讓手下的人盡量造新墨,然後存起來。她估計,存的越久,墨的質量會越高…這大概就是‘時間的力量’吧…

有了印版和墨,印刷術就簡單了,在印版上塗墨,然後覆蓋白紙,在白紙上方用寬刷子輕輕一刷,一張就印好了。唯一的難度就在於印刷工得把握好那個度,不能輕也不能重。輕了可能會出現不著墨的情況,重了也可能會印糊。

而這種手藝都是練出來的,無他,但手熟耳。

經過之前印《詩經》的鍛煉,已經出現頭一批熟練工了。這些人印的又快又好,一個人一天就可以印接近兩千張!而一套《詩經》,三百余首詩歌,一面只印一首詩歌,也只用一百多張紙。

陳嫣現在有五十多個印刷工,雕版制成之後,他們一日就能出數百套詩經…這樣的速度,對比過去的抄寫,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而陳嫣選中《詩經》作為雕版印刷的第一本書,也是有原因的。首先,第一本書得選一個有意義的…其實按照陳嫣的想法,印《淮南子》這不說更好,裏面記載了很多有意思的傳說之類,人民群眾肯定喜聞樂見!過去書籍是讀書人的專屬,普通人也不會在這上面花大價錢。現在不同了,價格降低之後,普通人只要識字的,也可能成為書籍的消費者。這種情況下,印《淮南子》說不定銷量還更高呢!

相比之下,《詩經》這種書,該有的人都有了,可能真的賣不太動啊…

然而,作為第一部 印刷作品,還是得有點兒逼格…沒辦法,還是在諸多經典中找吧。

相比起別的經典,《詩經》有幾個優點。第一,它在近些年經過河間王劉德的搶救,重新變得完整…是的,在此之前,因為戰爭以及別的原因,孔子編修過的那個版本已經殘缺不全了,甚至有很多作品可能散失!

復原工作是劉德手上完成的。

考慮到此時知識傳播的速度,雖然這個工作做完也有些年頭了,估計能拿到這個‘完整版’的也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在《詩經》上還是缺了一些…想來這些人也不介意花少少的錢,買一部完整本的《詩經》。

第二,《詩經》說是經典,但到底來源於民歌,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很親切的。實際上此時的鄉野地方也常常詠唱詩經,這些詠唱的民夫民女不見得識字,可能就是祖祖輩輩口耳相傳下來的。

這就是群眾基礎啊!很多並不讀書的人估計也會想要買一部詩經回去吧!

另外《詩經》還有不少優點,最終促使陳嫣選擇了將《詩經》作為第一部 印刷品。

劉徹看到一些工人正在訂書,訂好之後就是一本完整的書了。問過陳嫣這兒的工作效率,感慨很多。

陳嫣則是在一邊將自己弄印刷術時遇到的障礙大概說了一下,最後指著正在做的新雕版道:“嫣所說的,編書不用朝廷花錢就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