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東山(2)

陳嫣的說法對劉徹沖擊性很強,以至於他很長時間反應不過來。

這不是劉徹見識少,而是時代所限——這個時代誰會想到大量從別國進口糧食,平抑糧價啊!春秋戰國時期國家林立,這種情況是有發生,但都是作為反面例子出現!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齊國滅魯國經典案例。

就是齊國在國君的親身帶動下,流行起了魯國的一種織物。同時齊國國君還下令不許國內生產這種絲織品、對於從魯國販來這種絲織物的商賈給出很高的獎勵。這樣一來,從魯國進口這種絲織物就變成了一門相當有利可圖的生意。

大家都爭先恐後去魯國進口這種絲織品,魯國自然也欣喜於這場貿易中的利潤。於是原本勤於農務的,也更專注於桑事,紡織更是要緊中的要緊!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一年之後齊國國君忽然下令,再也不許從魯國進口這種絲織品。

經過一年時間的折騰,魯國幾乎是全民紡織,糧食生產都被耽誤了。這個時候齊國忽然不要他們的絲織品了,絲織品賣不出價格,同時糧食也沒有存量了。這種情況下,魯國不用攻打就已經輸了!

這個經典案例基本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將糧食安全問題看的有多重!滿足自給自足,這就是一條不能越過的紅線!在古代,犯禁者死!至於說從國外進口糧食以維持糧食需求,這種做法光是聽聽都讓人覺得心慌了。

不安感相當嚴重啊!

這種做法,一方面是人們想不到,畢竟在中原結束春秋戰國時代之後,中原就只有一個國家了。雖然周邊還有其他的國家,但華夏一慣的傳統就是和非華夏傳承的國家交往非常有限。利用周邊的小國做成什麽大事,這根本不是大家習慣的思路。

另一方面,就算有萬分之一的幾率,被人想到了這個主意,他們也會在想到之後迅速搖頭否定。沒辦法,這種身家性命都握在別人手裏的感覺太差勁了,雖然不一定想清楚了到底後果多嚴重,但大家本能都是拒絕的。

而陳嫣能夠這麽想,也不是她多麽聰明,而是現代人思維習慣上就會這麽想!

其實現代人也重視糧食安全…不只是糧食安全,諸如能源安全、耕地安全…各種關系重大的‘安全’,都是很受重視的!只不過,生活在現代生活中的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完全的‘安全’已經非常難做到了。

完全的安全就是做到自給自足沒問題!然而這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對於一個工業化的現代國家來說,這更是不可能!

大家只能做到相對安全,謹守住一個紅線…甚至有的時候紅線也在不斷後退。

以能源安全來看,華夏還曾經是石油出口國呢!當時的石油能替華夏從國際市場上換來寶貴的外匯。而後來,華夏迎來了歷史性的大發展,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長,很快由出口國變成了完全的進口國。

這個時候保守的國人已經非常不安了,但時代不會因為他們的不安而停滯,所以只能看著進口占比越來越多,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當初因為百分之三十就緊張不已的華夏人,最終也只能接受進口分量甚至超過國內產量。

能保證能源來源的相對穩定,和能源生產方保持一個同盟關系,這已經是能源工作的勝利了!

現代人為了自己的現代生活,為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只能接受各種各樣的風險,各種各樣的不安全。

劉徹下意識地覺得陳嫣這種靠進口糧食穩定糧價、滿足需求的操作是不對的,這違反他過去的經驗。但因為這是陳嫣的操作,陳嫣過去無論做什麽事,都沒有失手過。他很難想象陳嫣會注意不到如此明顯的問題…所以一時之間他又覺得或許陳嫣也有自己的道理。

反應了好一會兒才道:“如此是不是…不合適?”

陳嫣當然明白此時此刻劉徹的遲疑,解釋道:“並無什麽不合適的…過去諸夏小國林立,彼此之間征伐,這才不能將稻麥寄托於他國。可如今南域諸國,與大漢十分遙遠,大漢不會去征伐諸國,諸國也無能力北進。既然如此,諸國有余糧,而缺諸夏的絲綢、糖、鐵器等等,彼此之間往來,有何不可呢?”

“若是擔心天災致使南域諸國減產、絕產…讓嫣來說實話,就算是漢家田地耕種,也有同樣的可能。”在這個時代,農業生產對抗天災的能力基本上為零,哪裏都是一樣的。

“非…”消化了一下陳嫣的話,劉徹才緩緩道:“非是如此…只是…”

“若是南域諸國坐地起價,以作威脅…”劉徹說出一個擔憂。確實,命脈捏在別人手裏,就要考慮到被‘敲詐’的可能。

陳嫣聽了就笑了:“南域諸國之間彼此相鄰,反而互相征伐頻繁,是不可能齊心協力的。一國擡價只是一國的事,有的小國只會想著趁別人不賣糧之時多賣些!再者說了,就算南域諸小國齊心協力了一回,還能去天竺呢!天竺一樣濕熱,也是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