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東山(2)(第3/4頁)

“再者說了,除南域諸國,南下之後可往西去,天竺、安息等國也在,這些都是大國了!”說到這裏,陳嫣又高興了起來:“羅馬,還是羅馬最大!和羅馬的生意做的也大!”

雖然陳嫣的商隊第一次真正自己踏上了羅馬城的土地,但在此之前,彼此的生意已經開始了。在船隊探索到紅海的時候,已經可以在埃及進行貿易了!貿易量可一點兒不小!

之前羅馬想要得到大漢的商品,得靠中間商安息帝國,安息帝國的商人往來於大漢和羅馬之間,賺夠了利潤。現在陳嫣的船隊從海上出發,等於是繞過了安息帝國的勢力,直接和羅馬接頭了,這也算是砸了人家的飯碗!

這還是這個時候消息傳的慢,安息帝國還沒有反應過來。等到反應過來了,陳嫣在安息帝國的生意都會受到影響。不過也不可能因為安息不樂意,陳嫣就不做這些了。她當初開拓海上航線,為的就是打通東西方。

怎麽可能因為安息不樂意就不幹了!

羅馬顯然也默契地向安息帝國隱瞞了消息,雖然不知道能瞞到什麽時候,但能多瞞一會兒就多瞞一會兒吧。

對於羅馬來說,陳嫣船隊帶來的商品更優質、更豐富、價錢更低!而且這個時候埃及是羅馬的行省,還能讓埃及收一波稅!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有動力和陳嫣的船隊在埃及做生意!

在知道今後船隊會越來越多後,埃及這邊活動的羅馬商隊都變多了!

說實話,陳嫣真心覺得這是個好時代!現在集團可以說是生產多少產品就能賣出多少產品…如果不是因為她有打通東西方的想法,這個時候不開通通往西方的海上商路都沒問題,因為大漢國內的消費市場已經很大了,可以消耗掉她的產品。

當然,現在可以銷往南洋,銷往中亞,銷往羅馬,這會讓商品生產進一步擴大,始終保持擴大動力…這也是好處。

羅馬勢力範圍內的人口也不少了,其中並不缺乏擁有很高消費能力的人群。或者說這種人占比很低,然而再低的占比,總人口一多,絕對數量也會多起來。

大漢的絲綢、玻璃器、瓷器、蠟燭、香水等等都在羅馬深受歡迎,另外,船隊還會在沿途售賣貨物、采買一些當地商品。比如在天竺,就會采買一大批胡椒。此時胡椒已經在大漢開始種植了,但供給本土市場都還差得遠,就更別說外銷了。所以想要給羅馬賣胡椒,只能從天竺這個原產地想辦法了。

相比起華夏這個‘鄰居’,天竺的胡椒似乎更早旅行到了遙遠的西方。事實上,早在埃及法老時代,胡椒就已經是地中海沿岸世界有名的調味品了…有名且名貴!由於中間商賺差價賺的喪心病狂,且完全壟斷了貿易,胡椒的價格在古代非常可怕。

其實在中國古代,胡椒也很貴,很多有錢人家甚至將囤積起來的胡椒當成是一種保值資產。所以歷史上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家裏會抄出巨量的胡椒。所以《金瓶梅》裏面的富婆李瓶兒會在家裏面存儲一些胡椒,後面要湊錢的時候就讓西門慶拿去賣掉(小說雖然背景設定在宋代,但反映的是真實的明朝生活)。

但中國古代的貴和西方的貴完全是兩回事,中國古代雖然一直也沒有實現自己生產胡椒,但也沒有一個那麽厲害的中間商。所以非底層的百姓還是能夠享用胡椒的,也因此在一些城市,胡椒消耗量非常驚人,嚇到了不少當時來到華夏的西方傳教士、學者。

在西方,胡椒可是被稱為‘黑色黃金’的!其價值可想而知。

羅馬人也是出了名的迷戀胡椒,看看古羅馬的菜譜就知道了,羅馬城裏的居民離開了胡椒簡直不知道該怎麽做菜了!用到胡椒的菜色竟占了大部分(能生活在羅馬城而不是奴隸,估計也是有財力的了,使用胡椒應該是日常消費)。

聽到陳嫣如此在意和羅馬的生意,對羅馬的‘大’‘富’贊不絕口,劉徹有些疑惑:“大秦真強盛如此?”

“自然是的,若不是如此,當初為何取名為‘大秦’?”陳嫣笑著反問。

雖然當初取名為大秦確實是聽了中間一些國家的描述,覺得對方可以比擬強秦,這才這麽稱呼的。但真要讓劉徹這個‘天之子’承認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可以和大漢相比的國家,還是有些困難的。

emmm,匈奴雖然可以在軍事上和大漢打的有來有回(實際上,這幾年以前,匈奴是壓制大漢的),但匈奴實際上是一個落後國家,文化、技術、生產等方面都很弱,就是武力強而已。面對匈奴,劉徹可以保持優越感,俯視對方。

也不過就是窮兵黷武、寡廉鮮恥而已!華夏一般稱呼這種為‘夷狄’!

但聽陳嫣的描述,似乎這個羅馬和匈奴不一樣。同樣有很多先賢,同樣有很多經典,國內可取之處就更多了…這樣的國家是不好用夷狄去形容的。然而這樣的話,華夏中心的理論似乎就有一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