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3/6頁)

[77]《遊方僧》:清元節(凈琉璃的一派,曲調清婉,富於民眾性)的劇目。原是文化八年(1811)首演的歌舞伎舞蹈《七枚續花之姿繪》(第二代櫻田治助作詞、第二代杵屋正次郎作曲)中之一段。昭和六年(1931)第六代菊五郎將其改編為清元節重新演出。

[78]岸田劉生(1891—1929):西洋畫家,東京出生,參加了白馬會、木炭畫會,創立了草土社,喜好北歐古典畫、中國畫,代表作有《麗子像》《村女》,著作有《初期親筆浮世繪》等。

[79]薩摩木屐:杉木制作的男用寬木屐。

[80]日文中“後天”寫作“明後日”,有音讀myogoniti與訓讀asatte兩種讀法,日本人習慣用訓讀,而露米此處用音讀,所以悅子說“沒有這樣的日本話”。

[81]日語“桐(giri)”的讀音與“義理”相同,“桐一遍”與日語俗語“義理一遍”(走過場)讀音相同,所以雪子聽了覺得好笑。

[82]暗室:原文為“行燈部屋”,指舊時妓院裏用來軟禁付不出嫖資的嫖客的暗室。

[83]掃出窗:日本式房間的低窗,為掃出室內塵土而設。

[84]蘆邊舞:每年四月在南地(大阪市南區道頓堀一帶的紅燈區)的演舞場舉行的藝伎的舞蹈公演。

[85]藤間:第一代藤間勘兵衛(?—1769)在江戶創始的舞蹈流派,主要在歌舞伎界發展。

[86]若柳:第一代若柳壽童(1845—1917)離開其老師花柳壽輔而創立的舞蹈流派,主要在紅燈區發展。

[87]阿部野:大阪市的地名,指的是天王寺以南到住吉區一帶,此處指的是位於該地的市營殯儀館。

[88]清荒神:兵庫縣寶塚市蓬萊山清澄寺的別稱。清澄寺為宇多天皇在寬平八年(896)創建。傳說在落成法會上有三寶荒神現身,所以將其作為清荒神祭祀。

[89]《汐汲》:歌舞伎舞蹈曲,長唄,第二代櫻田治助作詞,第二代杵屋正次郎作曲,取材於謠曲《松風》,文化八年(1811)在江戶市村座首演。表現海女松風穿戴著故世的情人在原行平遺物的衣帽懷念他而翩翩起舞。

[90]《鐵輪》:地唄,趣旨取自謠曲《鐵輪》,內容是棄婦為復仇,頭戴鐵輪,到貴船神社參拜,得神托而成為鬼敘說怨恨。

[91]厄年:日俗視女性19、33、37歲為厄年,是為本厄年,前後各一年為前厄、後厄,為坎坷之年。

[92]近衛文麿(1891—1945):日本首相,任內發動侵華戰爭。日本投降後,畏罪自殺。

[93]竹內棲鳳(1864—1942):日本畫家,京都人,與橫山大觀齊名的泰鬥,將西洋畫寫生吸收到傳統畫法中,開創了日本畫的新境界。

[94]賴春水(1746—1816):江戶後期的朱子學者,出仕廣島藩學問所,長於詩文,書法亦佳。

[95]十二單衣:從平安時代到鐮倉時代,日本貴族女子競相穿著多層單衣以示華貴,少則五層、七層,多至十二層、二十層。

[96]指昭和二年(1927)三月七日的奧丹後地震,峰山町因地震繼發的火災全毀,為僅次於關東大震災的大地震。

[97]服部鐘表店:位於日本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四丁目,是當時銀座的標志性建築。

[98]大阪市南區和西區的邊界,西橫堀川和長堀川十字交叉,分別有上系橋、巖屋橋、下系橋和吉野屋橋形成井字架設其上。河邊系有牡蠣船,冬季供應廣島著名的牡蠣菜肴,從江戶時代就享有盛名。

[99]院展指“日本美術院展覽會”,二科展是民間美術團體“二科會”的展覽,至今每年秋季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編注

[100]光琳菊:由江戶時期的著名泥金畫師尾形光琳創始的一種菊花紋樣。

[101]“湯豆腐”日語音讀為“yudoofu”,與“魯道夫”諧音。

[102]貞之助從魯道夫諢名“湯豆腐”聯想而來。日本人把一知半解、不懂裝懂的人喻為“醋豆腐”。日本有一段單口相聲《醋豆腐》,說一個不懂裝懂的少爺吃了變餿發酸的豆腐,店家糊弄他說是放了醋。

[103]菲倫茨·莫爾納爾(1878—1952):匈牙利劇作家、小說家。

[104]花隈:神戶市生田區的地名,位於神戶車站北。

[105]《新青年》:大正九年(1920)創刊的專門發表偵探推理小說的雜志。

[106]和風:指第四代松永和風(1874—1962),長唄松永流的宗師。

[107]《吃又》:近松門左衛門作的木偶劇凈琉璃《傾城反魂香》的別稱,後被移植為歌舞伎劇。主人公浮世又平有口吃,所以劇名稱為《吃又》。

下卷

[108]大垣:日本本州中部城市,屬岐阜縣。

[109]多額納稅議員:明治憲法下的帝國議會由眾議院和貴族院組成,貴族院由皇族議員、華族議員和敕任議員組成,多額納稅議員為後者之一。各府縣遴選繳納多額國稅、年滿三十歲的男子一百到二百人,通過他們互選產生。